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基于历史文化资源视角的旅游产业带培育研究--以广州—韶关的古(驿)道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3-14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一、研究目的第14页
        二、研究意义第14-15页
    第三节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第15-17页
        一、研究框架第15-16页
        二、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四节 论文创新点第17-19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9-25页
    第一节 旅游产业、旅游产业带研究概述第19-21页
        一、旅游产业、旅游产业带内涵研究第19-20页
        二、旅游产业带的空间结构相关研究第20-21页
        三、带状旅游产业的形成机制研究第21页
    第二节 历史文化资源、古驿道研究概述第21-24页
        一、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概述第21-23页
        二、古驿道研究概述第23-24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旅游产业带培育理论第25-44页
    第一节 古驿道形成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第25页
    第二节 旅游产业带理论基础第25-28页
        一、遗产廊道-点轴理论第25-27页
        二、空间扩散理论第27页
        三、产业带形成理论第27-28页
    第三节 基于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产业带培育机制第28-43页
        一、旅游产业带培育简述以及模型框架第28-30页
        二、旅游产业带形成的资源基础第30-32页
        三、旅游产业带培育的表达形式第32-37页
        四、旅游产业带形成的路径第37-40页
        五、基于历史文化资源活化的旅游产业带形成特征第40-43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旅游产业带培育实证分析第44-71页
    第一节 广州到韶关沿线古驿道现状分析第44-50页
        一、古驿道本体及附属保存与分布现状第45-46页
        二、古驿道沿线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及保存情况第46-48页
        三、古驿道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及保存情况第48-50页
    第二节 广州--清远--韶关旅游产业的总体发展情况第50-56页
        一、古驿道沿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第50-54页
        二、古驿道沿线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第54-56页
    第三节 带状旅游产业形成的分析第56-69页
        一、沿线自然资源现状分析第57-60页
        二、沿线现有旅游点-区域分析第60-63页
        三、总体布局分析第63-69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以及发展策略分析第71-76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71-72页
    第二节 政策建议第72-74页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附录一:古驿道沿线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和保存情况表第81-84页
附录二:韶关自然资源分布表第84-86页
附录三:清远自然资源分布表第86-88页
附录四:广州自然资源分布表第88-9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90-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及其机制分析
下一篇:美年健康借壳上市的财务绩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