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6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1 增强现实基础架构 | 第16-17页 |
1.2.2 增强现实开发工具 | 第17-18页 |
1.2.3 增强现实装配技术 | 第18-19页 |
1.2.4 增强现实通用产品 | 第19-21页 |
1.3 课题来源 | 第21页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面向工业增强现实中的三维注册研究 | 第23-37页 |
2.1 装配场景与虚拟模型 | 第23-26页 |
2.1.1 装配场景的分析 | 第23-25页 |
2.1.2 基站线束设备模型设计 | 第25-26页 |
2.2 三维注册原理 | 第26-30页 |
2.2.1 摄像机数学模型 | 第26-28页 |
2.2.2 三维注册中坐标系变换 | 第28-30页 |
2.3 增强现实中的自然特征检测 | 第30-32页 |
2.4 基于单应性矩阵的摄像机位姿求解 | 第32-34页 |
2.5 装配场景中的三维注册实验及分析 | 第34-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基于方形边框标识的三维注册研究 | 第37-57页 |
3.1 标识的设计 | 第37-40页 |
3.1.1 人工标识与自然特征 | 第37-39页 |
3.1.2 基于方形边框的标识设计 | 第39-40页 |
3.2 图像预处理 | 第40-43页 |
3.2.1 基于信息熵的图像二值化 | 第40-43页 |
3.2.2 图像外边缘提取 | 第43页 |
3.3 标识提取与判定 | 第43-50页 |
3.3.1 基于扫描线的关键点提取 | 第43-45页 |
3.3.2 基于ORB算法的标识矫正与判定 | 第45-50页 |
3.4 基于光流的模型跟踪和三维注册算法优化 | 第50-53页 |
3.4.1 图像敏感检测区域的划分 | 第50-51页 |
3.4.2 虚拟模型位姿与敏感检测区域预测跟踪 | 第51-53页 |
3.4.3 基于前向后向光流的光流跟踪 | 第53页 |
3.5 基于方形边框标识的三维注册实验与分析 | 第53-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基于彩色图像的布线装配状态检测 | 第57-72页 |
4.1 基于方形边框标识的工序关键区域定位 | 第57-58页 |
4.2 基于RGB颜色信息的工序检测 | 第58-68页 |
4.2.1 彩色图像的颜色空间介绍 | 第59-60页 |
4.2.2 基于灰度直方图的布线样本分析 | 第60-63页 |
4.2.3 基于动态阈值的电线状态提取 | 第63-64页 |
4.2.4 基于像素分布信息的电线状态判别 | 第64-67页 |
4.2.5 基于二进制编码的布线装配状态检测 | 第67-68页 |
4.3 工序检测实验 | 第68-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工业增强现实装配辅助系统设计 | 第72-82页 |
5.1 系统运行环境介绍 | 第72-73页 |
5.2 系统开发设计 | 第73-78页 |
5.2.1 虚拟场景设计 | 第73-75页 |
5.2.2 系统框架设计 | 第75-76页 |
5.2.3 系统工作流程设计 | 第76-78页 |
5.3 系统运行实例 | 第78-81页 |
5.3.1 基站线束设备的增强现实注册运行效果 | 第78-79页 |
5.3.2 基站线束设备的布线装配状态检测运行效果 | 第79-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全文总结 | 第82-83页 |
工作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