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1.1 引言 | 第10页 |
| 1.2 二茂铁类燃速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0-20页 |
| 1.2.1 小分子单核(双核或多核)二茂铁类化合物 | 第11-13页 |
| 1.2.2 聚合型大分子二茂铁类化合物 | 第13-16页 |
| 1.2.3 二茂铁离子型化合物 | 第16-18页 |
| 1.2.4 二茂铁类配合物 | 第18-20页 |
| 1.3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及主要工作 | 第20-22页 |
| 1.3.1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 | 第20页 |
| 1.3.2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0-22页 |
| 第2章 新型二茂铁甲基三氮唑(咪唑)离子型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22-42页 |
| 2.1 引言 | 第22页 |
| 2.2 试剂与仪器 | 第22-23页 |
| 2.2.1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 2.2.2 试剂 | 第22-23页 |
| 2.3 合成部分 | 第23-36页 |
| 2.3.1 配体二茂铁甲基三氮唑(咪唑)的制备 | 第23页 |
| 2.3.2 阴离子源的的制备 | 第23-24页 |
| 2.3.3 二茂铁甲基三氮唑(咪唑)离子型金属配合物的制备 | 第24-36页 |
| 2.4 结构表征 | 第36-40页 |
| 2.4.1 晶体结构描述 | 第36-38页 |
| 2.4.2 红外分析 | 第38-40页 |
| 2.4.3 紫外分析 | 第40页 |
| 2.5 小结 | 第40-42页 |
| 第3章 新型二茂铁甲基三氮唑(咪唑)离子型金属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电化学性研究 | 第42-56页 |
| 3.1 引言 | 第42页 |
|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2-43页 |
| 3.2.1 实验试剂 | 第42页 |
| 3.2.2 实验仪器 | 第42-43页 |
| 3.3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43-54页 |
| 3.3.1 热稳定性研究 | 第43-46页 |
| 3.3.2 电化学性质研究 | 第46-54页 |
| 3.4 小结 | 第54-56页 |
| 第4章 新型二茂铁甲基三氮唑(咪唑)离子型高氮金属配合物对固体推进剂主组分热分解的燃烧催化研究 | 第56-70页 |
| 4.1 引言 | 第56页 |
|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6页 |
| 4.2.1 实验原料 | 第56页 |
| 4.2.2 实验仪器 | 第56页 |
| 4.3 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56-68页 |
| 4.3.1 新型二茂铁三氮唑(咪唑)离子型高氮金属配合物对AP热分解的燃烧催化作用 | 第57-61页 |
| 4.3.2 新型二茂铁三氮唑(咪唑)离子型高氮金属配合物对RDX热分解的燃烧催化作用 | 第61-64页 |
| 4.3.3 新型二茂铁三氮唑(咪唑)离子型高氮金属配合物对HMX热分解的燃烧催化作用 | 第64-68页 |
| 4.4 小结 | 第68-70页 |
| 第5章 新型二茂铁三氮唑(咪唑)离子型高氮金属配合物的热行为 | 第70-78页 |
| 5.1 引言 | 第70-71页 |
| 5.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71页 |
| 5.2.1 实验原料 | 第71页 |
| 5.2.2 实验仪器 | 第71页 |
| 5.3 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 5.3.1 化合物1对AP、RDX、HMX的催化动力学 | 第71-73页 |
| 5.4 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73-76页 |
| 5.4.1 化合物1的热分解气相产物分析 | 第73-76页 |
| 5.5 小结 | 第76-78页 |
| 总结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8页 |
| 附录 | 第88-100页 |
| 致谢 | 第100-102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