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51页 |
1.1 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 | 第11-13页 |
1.1.1 核酸酶 | 第11-12页 |
1.1.2 脱氧核糖核酸酶 | 第12页 |
1.1.3 脱氧核糖核酸酶Ⅰ | 第12-13页 |
1.2 DNase Ⅰ活性的检测方法 | 第13-22页 |
1.2.1 荧光法 | 第13-16页 |
1.2.2 凝胶电泳法 | 第16页 |
1.2.3 ELISA法 | 第16-17页 |
1.2.4 增色法与比色法 | 第17-19页 |
1.2.5 单径向酶扩散(SRED)法 | 第19-20页 |
1.2.6 电化学分析法 | 第20-22页 |
1.3 DNA水凝胶 | 第22-27页 |
1.3.1 DNA水凝胶原理 | 第22-24页 |
1.3.2 DNA水凝胶的发展应用 | 第24-27页 |
1.4 癌细胞概述 | 第27-29页 |
1.4.1 癌细胞A549的生物学特性 | 第28-29页 |
1.4.2 癌细胞A549的致病性及临床表现 | 第29页 |
1.5 癌细胞检测方法 | 第29-37页 |
1.5.1 荧光法 | 第30-32页 |
1.5.2 电化学分析法 | 第32-34页 |
1.5.3 流式细胞术 | 第34-35页 |
1.5.4 拉曼光谱法 | 第35-36页 |
1.5.5 微流控法 | 第36-37页 |
1.6 致病菌概述 | 第37-39页 |
1.6.1 大肠杆菌0157:H7的生物学特性 | 第38-39页 |
1.6.2 大肠杆菌0157:H7的致病性及临床表现 | 第39页 |
1.7 致病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39-47页 |
1.7.1 致病菌检测的传统方法 | 第40-42页 |
1.7.2 致病菌检测的新方法 | 第42-47页 |
1.8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47-51页 |
1.8.1 选题背景 | 第47-48页 |
1.8.2 研究目的 | 第48页 |
1.8.3 研究内容 | 第48-51页 |
第2章 DNA水凝胶的制备及荧光猝灭法检测DNase Ⅰ活性的研究 | 第51-65页 |
2.1 引言 | 第51-5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3-55页 |
2.2.1 试剂 | 第53-54页 |
2.2.2 仪器 | 第54页 |
2.2.3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54-55页 |
2.2.4 嵌入量子点和金纳米粒子的DNA水凝胶的制备 | 第55页 |
2.2.5 荧光光谱检测 | 第5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3页 |
2.3.1 前期制备表征 | 第55-58页 |
2.3.2 可行性分析 | 第58-59页 |
2.3.3 检测条件优化 | 第59-61页 |
2.3.4 DNase Ⅰ检测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第61-62页 |
2.3.5 钙、镁离子对DNase Ⅰ活性影响 | 第62-63页 |
2.4 结论 | 第63-65页 |
第3章 荧光偏振法检测A549细胞的研究 | 第65-75页 |
3.1 引言 | 第65-6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6-68页 |
3.2.1 试剂 | 第66-67页 |
3.2.2 仪器 | 第67页 |
3.2.3 细胞的培养和计数方法 | 第67-68页 |
3.2.4 荧光偏振检测 | 第6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8-73页 |
3.3.1 可行性分析 | 第68-69页 |
3.3.2 细胞检测条件优化 | 第69-71页 |
3.3.3 细胞检测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第71页 |
3.3.4 选择性实验 | 第71-73页 |
3.3.5 血清样品分析 | 第73页 |
3.4 结论 | 第73-75页 |
第4章 荧光偏振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 H7的研究 | 第75-83页 |
4.1 引言 | 第7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5-77页 |
4.2.1 试剂 | 第75-76页 |
4.2.2 仪器 | 第76页 |
4.2.3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计数方法 | 第76-77页 |
4.2.4 荧光偏振检测 | 第7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7-82页 |
4.3.1 可行性分析 | 第77-78页 |
4.3.2 细菌检测条件优化 | 第78-80页 |
4.3.3 细菌检测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第80页 |
4.3.4 选择性实验 | 第80-82页 |
4.3.5 水和血清样品分析 | 第82页 |
4.4 结论 | 第82-83页 |
第5章 总结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