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生命观及现代意义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6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 第8-1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8-10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一、国外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及创新 | 第13-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二、论文基本思路及结构 | 第13-14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马克思生命观的理论来源 | 第16-26页 |
第一节 古希腊时期的生命观 | 第16-17页 |
第二节 18世纪法国唯物论时期的生命观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德国古典时期的生命观 | 第18-23页 |
一、康德的生命观 | 第18-21页 |
二、黑格尔的生命观 | 第21-22页 |
三、费尔巴哈的生命观 | 第22-23页 |
第四节 西方传统生命观的理论缺陷 | 第23-26页 |
第三章 马克思生命观的基本内容 | 第26-44页 |
第一节 马克思生命观的存在论逻辑 | 第26-28页 |
一、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有生命的个人 | 第26-27页 |
二、劳动存在: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 | 第27-28页 |
第二节 生命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交织 | 第28-33页 |
一、人类生命生存的第一个前提: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 第29-30页 |
二、生命生产:人口的繁衍与增殖 | 第30-31页 |
三、两种生产在人之生命过程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 第31-32页 |
四、两种生产的结果:社会关系再生产 | 第32-33页 |
第三节 生命异化及生命异化的自我扬弃 | 第33-41页 |
一、生命异化的体现 | 第33-37页 |
二、生命异化的自我扬弃 | 第37-41页 |
第四节 人之生命的价值:生命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 | 第41-44页 |
第四章 马克思生命观的现代意义 | 第44-56页 |
第一节 现代社会人之生命的异化 | 第44-50页 |
一、人之生命异化为金钱生命 | 第44-46页 |
二、人之生命意义感的缺失 | 第46-47页 |
三、人之生命幸福感的缺失 | 第47-50页 |
第二节 马克思生命观的现代启示 | 第50-56页 |
一、马克思生命观对金钱生命观的扬弃 | 第50-52页 |
二、马克思生命观视域下对幸福的追求 | 第52-5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