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第一节 关于研究对象 | 第11页 |
第二节 研究课题的来源 | 第11页 |
第三节 傅山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11-12页 |
第四节 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五节 课题研究的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傅山简介及其早期的书画实践 | 第14-18页 |
第一节 傅山简介 | 第14页 |
第二节 傅山早期的绘画实践活动 | 第14-16页 |
(一) 鉴定古画,师法宋元 | 第14-15页 |
(二) 丹青互酬,亦师亦友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傅山所处的文化环境对其影响 | 第16-18页 |
(一) 晚明文化思想的再兴 | 第16页 |
(二) “奇正”之变 | 第16-17页 |
(三) 重“情”的表达与“经世致用”学风 | 第17-18页 |
第四节 傅山山水画遗存统计 | 第18页 |
第三章 傅山山水画艺术特征分析 | 第18-36页 |
第一节 傅山主要山水画艺术形式解读 | 第18-30页 |
(一) 立轴山水画 | 第19-23页 |
(二) 册页山水画 | 第23-27页 |
(三) 扇面山水画 | 第27-29页 |
(四)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傅山山水画艺术特征成因 | 第30-36页 |
(一) 明代中后期画学思想的转变 | 第30-31页 |
(二) 傅山的个性及人生经历 | 第31-32页 |
(三) 文人画家身份 | 第32-34页 |
(四) 书法家身份 | 第34-36页 |
(五)小结 | 第36页 |
第四章 傅山山水画中体现的美学思想 | 第36-41页 |
第一节 傅山“纯任天机”的审美观 | 第36-38页 |
(一) “纯任天机”审美观的内涵 | 第36页 |
(二) 晚明“尚奇”思想影响下的审美观确立 | 第36-38页 |
第二节 “纯任天机”审美观指导下的山水画艺术实践——“四宁四毋”原则 | 第38-41页 |
(一) “四宁四毋”原则的提出及内涵 | 第38-39页 |
(二) “四宁四毋”原则在山水画创作中的体现 | 第39-41页 |
① 构图和笔墨的“奇险”与“支离” | 第39-40页 |
② 山水画创作用“我法”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傅山山水画的传承及作品中的现代意识 | 第41-45页 |
第一节 傅山山水画的传承 | 第41-42页 |
第一节 傅山山水画中的现代因素——几何图形化的形式语言 | 第42-44页 |
第二节 对于现代山水画的几点思考 | 第44-45页 |
(一) 艺术家个性对于山水画创新的重要性 | 第44-45页 |
(二) 现代审美意识与传统山水画的融合 | 第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