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牛论文

IgG FcRn介导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保护性抗原亚单位疫苗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缩略语表第10-11页
1 引言第11-16页
    1.1 FcRn的结构第11页
    1.2 FcRn的分布第11-12页
    1.3 FcRn的结合位点第12页
    1.4 FcRn的免疫学功能第12-13页
        1.4.1 FcRn介导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胞吞转运作用第12-13页
        1.4.2 粘膜递呈作用第13页
    1.5 FcRn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第13-14页
        1.5.1 FcRn保护IgG免受降解的作用第13-14页
        1.5.2 调节配体改变FcRn与IgG的结合能力第14页
    1.6 奶牛乳房炎的分类第14-15页
        1.6.1 无乳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第14-15页
        1.6.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第15页
    1.7 奶牛乳腺免疫防御机制第15-16页
    1.8 无乳链球菌疫苗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的研究现状第16页
    1.9 本研究的意义第16页
2 研究一目的蛋白pET-22b-Fc-Sip的原核表达第16-31页
    2.1 试验材料第16-18页
        2.1.1 菌株第16-17页
        2.1.2 主要试剂第17页
        2.1.3 主要仪器第17页
        2.1.4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17-18页
    2.2 试验方法第18-25页
        2.2.1 Fc基因和Sip基因的PCR扩增第18-19页
        2.2.2 Fc基因与Sip基因的纯化第19页
        2.2.3 Fc-Sip基因的连接第19-20页
        2.2.4 表达载体第20页
        2.2.5 目的基因Fc-Sip与表达载体的双酶切第20-21页
        2.2.6 目的基因Fc-Sip与表达载体的连接第21页
        2.2.7 重组质粒Fc-Sip的构建第21页
        2.2.8 重组质粒Fc-Sip的PCR鉴定第21-22页
        2.2.9 重组质粒Fc-Sip的提取第22页
        2.2.10 重组质粒Fc-Sip的双酶切鉴定第22-23页
        2.2.11 重组质粒Fc-Sip的序列测定第23页
        2.2.12 重组质粒Fc-Sip的转化与保存第23页
        2.2.13 目的蛋白Fc-Sip最佳诱导浓度的确定第23-24页
        2.2.14 目的蛋白Fc-Sip最佳诱导时间的确定第24页
        2.2.15 目的蛋白Fc-SipSDS-PAGE电泳第24-25页
        2.2.16 目的蛋白Fc-Sip的纯化第25页
        2.2.17 目的蛋白Fc-Sip浓度的测定第25页
    2.3 试验结果第25-30页
        2.3.1 Fc、Sip、Fc-Sip基因的扩增结果及重组质粒双酶切鉴定结果第25-26页
        2.3.2 重组质粒pET-22b-Fc-Sip的序列测定结果第26-27页
        2.3.3 目的蛋白Fc-Sip最佳诱导浓度的确定结果第27-28页
        2.3.4 目的蛋白Fc-Sip最佳诱导时间的确定结果第28-29页
        2.3.5 目的蛋白Fc-Sip的纯化结果第29页
        2.3.6 目的蛋白Fc-Sip浓度测定结果第29-30页
    2.4 讨论第30页
    2.5 小结第30-31页
3 研究二Fc-Sip和Fc-FnBPB-ClfA亚单位疫苗的临床试验研究第31-39页
    3.1 试验材料第31页
        3.1.1 试验动物第31页
        3.1.2 主要试剂第31页
        3.1.3 亚单位疫苗的制备第31页
        3.1.4 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评价第31页
    3.2 试验方法第31-33页
        3.2.1 试验动物的免疫程序及分组情况第31-32页
        3.2.2 免疫前后奶牛乳汁中细菌的分离与体细胞数的测定第32页
        3.2.3 免疫血清和乳清特异性抗体动态监测第32-33页
    3.3 试验结果第33-38页
        3.3.1 乳样细菌分离结果与体细胞数测定结果第33-35页
        3.3.2 血清抗体效价检测结果第35-38页
    3.4 讨论第38页
    3.5 小结第38-39页
4 总体讨论第39-40页
5 总体结论第40-41页
致谢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9页
作者简介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鸭茅优势种草地营养物质动态及绵羊体外消化率的研究
下一篇:坏死梭杆菌亚单位疫苗的研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