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1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格局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营养盐分布特征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3 土地利用方式对营养盐流失的影响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目的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7-21页 |
2.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17-19页 |
2.1.1 地质地貌特征 | 第17-18页 |
2.1.2 气候特征 | 第18-19页 |
2.1.3 水资源特性 | 第19页 |
2.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9-21页 |
2.2.1 人口分布特征 | 第19-20页 |
2.2.2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 第20-21页 |
第3章 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 第21-33页 |
3.1 土地利用时间变化 | 第21-26页 |
3.1.1 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分析 | 第22-23页 |
3.1.2 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研究 | 第23-24页 |
3.1.3 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方向探讨 | 第24-26页 |
3.2 土地利用空间变化 | 第26-30页 |
3.2.1 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均匀程度分析 | 第26-28页 |
3.2.2 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专门化程度分析 | 第28-30页 |
3.3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 | 第30-32页 |
3.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营养盐分布特征研究 | 第33-4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4.1.1 样品采集 | 第33页 |
4.1.2 样品测试与分析 | 第33-34页 |
4.2 基本理化性质 | 第34-38页 |
4.2.1 酸碱度 | 第34-35页 |
4.2.2 粒度 | 第35-38页 |
4.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营养盐分布特征 | 第38-40页 |
4.3.1 总有机碳剖面分布 | 第38页 |
4.3.2 总氮剖面分布 | 第38-39页 |
4.3.3 总磷剖面分布 | 第39-40页 |
4.4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 第40-42页 |
4.4.1 碳氮比 | 第40-41页 |
4.4.2 氮磷比 | 第41-42页 |
4.4.3 碳磷比 | 第42页 |
4.5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各营养盐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4.6 小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流域沉积环境的影响 | 第45-51页 |
5.1 土地利用变化对营养元素输入水体的影响 | 第45-47页 |
5.2 水环境质量状况研究 | 第47-50页 |
5.2.1 水体富营养化状况评价 | 第47-49页 |
5.2.2 沉积物中氮、磷含量污染评价 | 第49-50页 |
5.3 小结 | 第50-5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1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61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