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研究成果 | 第10-11页 |
·国内学者对"核不扩散体制"的理解和认识 | 第11-13页 |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对象及范围 | 第15-16页 |
·本论文的特点及独创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核秩序及其相关概念 | 第17-21页 |
·核秩序的含义和内容 | 第17-18页 |
·国际核秩序、世界核秩序与全球核秩序 | 第18-19页 |
·核秩序、核不扩散机制与核不扩散体制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国际核秩序的形成与发展 | 第21-29页 |
·美国垄断时期(1945年8月-1949年8月) | 第22-23页 |
·核技术扩散时期(1949年8月-1970年3月) | 第23-24页 |
·不扩散核武器时期(1970年3月至今) | 第24-29页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宪法"地位 | 第25-28页 |
·冷战时期"不扩散核武器"理念的实际运作 | 第28-29页 |
第四章 美苏平行核不扩散体制 | 第29-39页 |
·"美苏平行核不扩散体制"的含义 | 第29-30页 |
·美苏平行核不扩散体制的发端与形成 | 第30-32页 |
·美苏平行核不扩散体制的结构 | 第32-35页 |
·美苏平行核不扩散体制内部的管控 | 第35-36页 |
·美苏平行核不扩散体制间的互动 | 第36-38页 |
·美苏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 第37页 |
·两个体制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 | 第37-38页 |
·美苏平行核不扩散体制的终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美苏平行核不扩散体制终结对现时核秩序的影响 | 第39-46页 |
·美国成为现时核秩序的主导者 | 第39-40页 |
·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真正确立 | 第40页 |
·冷战后核问题频发 | 第40-41页 |
·现时核秩序的局限凸显 | 第41-46页 |
·不平等性与不公正性 | 第42页 |
·结构以及规范对象身份的僵化 | 第42-43页 |
·国家主权与核时代的矛盾 | 第43-44页 |
·忽视科学家等非国家行为体在核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44-46页 |
第六章 美国尝试构建全新核秩序 | 第46-50页 |
·冷战结束后美国核不扩散政策的调整 | 第46-49页 |
·由"防扩散"转变为"反扩散" | 第46-47页 |
·提出"扩散安全倡议"并建立"全球反扩散联盟" | 第47页 |
·美印开展民用核能合作 | 第47-49页 |
·美国核不扩散政策调整对核秩序的意义 | 第49-5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 第50-54页 |
·简短的总结 | 第50-52页 |
·如何理解美国以外其他国家在核秩序中的地位及作用 | 第52-53页 |
·核问题是否还会不断地涌现 | 第53-54页 |
结束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