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外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3 相关文献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 第14页 |
1.3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及主要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1.4.1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2 本文主要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30页 |
2.1 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及特征 | 第19-20页 |
2.1.1 经济新常态的内涵 | 第19页 |
2.1.2 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 第19-20页 |
2.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2.2.1 流动性与流动性风险 | 第20页 |
2.2.2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理论 | 第20-22页 |
2.3 巴塞尔协议有关流动性风险监管要求及监管工具 | 第22-25页 |
2.3.1 巴塞尔协议的沿革及有关流动性风险监管要求 | 第22-24页 |
2.3.2 巴塞尔协议Ⅲ下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指标和工具 | 第24-25页 |
2.4 相关理论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 第25-30页 |
2.4.1 微观方面 | 第25-28页 |
2.4.2 宏观方面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经济新常态下宁波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 | 第30-36页 |
3.1 经济新常态下宁波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 | 第30-31页 |
3.1.1 宁波银行简介 | 第30页 |
3.1.2 宁波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 第30-31页 |
3.2 经济新常态下宁波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面临的机遇 | 第31-34页 |
3.2.1 外部环境分析——PEST分析法 | 第31-34页 |
3.2.2 内部条件分析——资源、管理及技术分析 | 第34页 |
3.3 经济新常态下宁波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 | 第34-36页 |
3.3.1 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 | 第34-35页 |
3.3.2 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挑战 | 第35页 |
3.3.3 流动性监管强化带来的挑战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经济新常态下宁波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识别与度量 | 第36-49页 |
4.1 经济新常态下宁波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识别 | 第36-39页 |
4.1.1 不良贷款比率分析 | 第36-37页 |
4.1.2 流动性比例分析 | 第37-38页 |
4.1.3 拨备覆盖率分析 | 第38-39页 |
4.2 经济新常态下宁波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度量 | 第39-49页 |
4.2.1 宁波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度量方法 | 第39-42页 |
4.2.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宁波银行流动性风险度量的实证研究 | 第42-49页 |
第五章 国内外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经验及对宁波银行的启示 | 第49-54页 |
5.1 国内外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经验 | 第49-51页 |
5.1.1 招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经验 | 第49-50页 |
5.1.2 英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经验 | 第50-51页 |
5.2 国内外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对宁波银行的启示 | 第51-54页 |
5.2.1 建立全面的金融监管体系 | 第51-52页 |
5.2.2 加强国际层面的协调与合作 | 第52页 |
5.2.3 完善金融创新体系 | 第52页 |
5.2.4 完善金融监管法规体系 | 第52-54页 |
第六章 经济新常态下宁波银行流动性风险控制措施 | 第54-60页 |
6.1 强化风险意识,主动管理风险 | 第54-55页 |
6.2 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加强风险识别与评价 | 第55-56页 |
6.3 提高宁波银行自身的利率定价能力 | 第56页 |
6.4 加大业务创新,完善监管标准 | 第56-57页 |
6.5 分析社会经济形势,密切关注货币政策动向 | 第57-58页 |
6.6 顺应管理趋势,提高管理针对性 | 第58页 |
6.7 加快货币市场发展,拓宽融资渠道 | 第58-59页 |
6.8 分析需求,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 第59-60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