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9-19页 |
1.1 艾滋病的来源和发展 | 第9页 |
1.2 HIV的结构及作用机制 | 第9-10页 |
1.3 艾滋病的治疗方法 | 第10-11页 |
1.4 免疫组库技术 | 第11-14页 |
1.5 高通量测序简介 | 第14-15页 |
1.6 研究基础和意义 | 第15-19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技术 | 第19-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21页 |
2.1.1 实验样本 | 第19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2.1.3 试剂配制 | 第20-21页 |
2.2 实验技术 | 第21-33页 |
2.2.1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富集 | 第22-23页 |
2.2.2 RNA提取 | 第23页 |
2.2.3 RNA检测 | 第23-25页 |
2.2.4 5 ’RACE的方法富集和扩增 | 第25-28页 |
2.2.4.1 cDNA1链合成 | 第25-26页 |
2.2.4.2 磁珠纯化cDNA | 第26-27页 |
2.2.4.3 TdTTailingcDNA | 第27页 |
2.2.4.4 PCRofdC-tailedcDNA | 第27-28页 |
2.2.5 CovarisE220打断样品 | 第28页 |
2.2.6 打断序列的洗涤和洗脱 | 第28-30页 |
2.2.6.1 准备洗液 | 第28-29页 |
2.2.6.2 准备链霉素磁珠M-270 | 第29页 |
2.2.6.3 将打断的DNA结合到链霉素磁珠上并洗涤 | 第29-30页 |
2.2.7 限制性酶内切 | 第30页 |
2.2.8 末端修复 | 第30-31页 |
2.2.9 DNA3’末端加“A” | 第31页 |
2.2.10 连接接头 | 第31页 |
2.2.11 PCR扩增目的产物,并加入测序引物 | 第31-33页 |
2.3 文库检测 | 第33页 |
2.4 信息分析 | 第33-35页 |
2.4.1 数据初步处理 | 第33页 |
2.4.2 VDJ基因的确定 | 第33页 |
2.4.3 序列结构分析 | 第33-34页 |
2.4.4 数据统计和可视化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5-49页 |
3.1 样本测序情况统计 | 第35-37页 |
3.2 文库片段大小分布 | 第37-39页 |
3.3 饱和性分析 | 第39-40页 |
3.4 VJ比对率分析 | 第40-42页 |
3.5 三种疫苗效果的比较 | 第42-49页 |
3.5.1 CDR3氨基酸序列种类数目的分析 | 第42-45页 |
3.5.2 CDR3多样性的D50分析 | 第45-46页 |
3.5.3 Top100克隆丰度变化分析 | 第46-47页 |
3.5.4 三种疫苗的共有克隆与扩增克隆的关系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件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