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5页 |
临床研究 | 第15-30页 |
1.病例资料 | 第15-19页 |
1.1 年龄基线比较 | 第15-16页 |
1.2 性别基线比较 | 第16-17页 |
1.3 治疗前Karnofsky评分基线比较 | 第17-18页 |
1.4 疾病种类基线比较 | 第18-19页 |
1.5 治疗前急性放射性肺损害RTOG/EORTC分级评分基线比较 | 第19页 |
2.诊断标准及临床分级 | 第19-20页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9-20页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第20页 |
2.3 急性放射性肺损害RTOG/EORTC分级评分 | 第20页 |
3.纳入标准 | 第20-21页 |
4.剔除标准 | 第21页 |
5.试验终止标准 | 第21页 |
6.分组方法 | 第21页 |
7.治疗方法 | 第21-22页 |
8.观察指标 | 第22页 |
8.1 疗效观测指标 | 第22页 |
8.2 安全性观察指标 | 第22页 |
9.疗效评定标准 | 第22-25页 |
9.1 中医症状观察 | 第22-23页 |
9.2 胸片疗效标准 | 第23页 |
9.3 身体机能状况评定 | 第23-24页 |
9.4 WHO抗肿瘤药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 | 第24-25页 |
10.统计学方法 | 第25页 |
11.治疗结果 | 第25-30页 |
11.1 中医主要症状评分 | 第25-26页 |
11.2 胸片疗效 | 第26-27页 |
11.3 急性放射性肺损害RTOG/EORTC分级评分 | 第27页 |
11.4 激素减量所需时间 | 第27-28页 |
11.5 两组karnofsky(KPS)评分改善比较 | 第28-29页 |
11.6 药物不良反应 | 第29-30页 |
讨论 | 第30-39页 |
1.现代医学对放射性肺损伤产生机理的认识 | 第30-31页 |
2.祖国医学对急性放射性肺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31页 |
3.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机理 | 第31-32页 |
4.本临床研究的设计思路 | 第32页 |
5.基于本临床研究得出的结论 | 第32-33页 |
6.现代医学对氨溴索作用机理的认识 | 第33-34页 |
7.千金苇茎汤加味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的方药分析 | 第34-35页 |
8.千金苇茎汤加味组成药物的药理研究 | 第35-38页 |
9.本研究的不足 | 第38页 |
10.展望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 第44-52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