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3页 |
1.1 肺癌与p53基因 | 第15-16页 |
1.1.1 肺癌的发生 | 第15页 |
1.1.2 p53基因 | 第15-16页 |
1.2 疾病相关基因分子诊断 | 第16-24页 |
1.2.1 基因序列及其突变的检测意义 | 第16-17页 |
1.2.2 常用检测方法 | 第17-18页 |
1.2.3 核酸探针 | 第18-20页 |
1.2.4 分子特异性识别 | 第20-22页 |
1.2.5 分子识别信号的表征方法 | 第22-24页 |
1.3 信号放大 | 第24-30页 |
1.3.1 常用信号放大方法 | 第24-25页 |
1.3.2 聚合物辅助信号放大方法 | 第25-30页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30-33页 |
1.4.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30-31页 |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第二章 CS-CAN RP体系的建立 | 第33-55页 |
2.1 引言 | 第33-34页 |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4-35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35-39页 |
2.3.1 生物素修饰壳聚糖的合成 | 第35-36页 |
2.3.2 巯基修饰生物素的合成 | 第36页 |
2.3.3 CS-CAN RP体系的建立 | 第36页 |
2.3.4 CS-CAN RP体系条件优化 | 第36-38页 |
2.3.5 CS-CAN RP体系对模型分子SA的检测 | 第38-39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9-53页 |
2.4.1 生物素修饰聚糖的合成与表征 | 第39-43页 |
2.4.2 巯基修饰生物素的合成与表征 | 第43-45页 |
2.4.3 CS-CAN RP体系的建立 | 第45-47页 |
2.4.4 CS-CAN RP体系条件优化结果 | 第47-52页 |
2.4.5 CS-CAN RP体系对模型分子SA的检测结果 | 第52-5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三章 CS-CAN CS-CAN RP体系对DNA的检测研究 | 第55-69页 |
3.1 引言 | 第55页 |
3.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55-57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57-59页 |
3.3.1 CS-CAN RP体系检测DNA条件优化 | 第57-58页 |
3.3.2 CS-CAN RP体系对DNA的检测 | 第58-59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9-67页 |
3.4.1 CS-CAN RP体系检测DNA的优化与表征 | 第59-64页 |
3.4.3 CS-CAN RP体系对DNA的检测与表征 | 第64-6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CS-CAN RP体系体系对p53基因突变的检测 | 第69-83页 |
4.1 引言 | 第69-70页 |
4.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70-71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71-74页 |
4.3.1 CS-CAN RP体系对p53突变基因检测的条件优化 | 第71-72页 |
4.3.2 CS-CAN RP体系对p53突变序列的检测 | 第72页 |
4.3.3 CS-CAN RP体系对不同位置碱基错配的检测 | 第72-73页 |
4.3.4 CS-CAN RP体系抗干扰性能 | 第73-74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74-82页 |
4.4.1 CS-CAN RP体系对p53突变序列检测的条件优化与表征 | 第74-76页 |
4.4.2 CS-CAN RP体系对p53突变序列的检测与表征 | 第76-80页 |
4.4.3 CS-CAN RP体系对不同位置碱基错配的检测 | 第80-81页 |
4.4.4 CS-CAN RP体系抗干扰性能 | 第81-8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83-84页 |
5.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92页 |
作者简介 | 第92-93页 |
导师简介 | 第93-94页 |
北京化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