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锡矿供应风险治理对策模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5页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项目依托第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2-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页
        1.3.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3 技术路线第13-15页
2 理论支撑和研究现状第15-23页
    2.1 理论基础第15-16页
        2.1.1 优势矿产管理理论第15页
        2.1.2 循环经济理论第15-16页
        2.1.3 锡矿资源供应风险理论第16页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3页
        2.2.1 优势矿产管理研究现状第16-17页
        2.2.2 矿产资源系统循环理念研究现状第17-18页
        2.2.3 矿产资源供应风险研究现状第18-20页
        2.2.4 矿产资源风险研究方法综述第20-23页
3 全球与中国锡资源概况第23-28页
    3.1 全球锡矿资源概况第23-24页
        3.1.1 储量概况第23页
        3.1.2 产量概况第23-24页
        3.1.3 回收利用情况第24页
    3.2 中国锡矿资源概况第24-28页
        3.2.1 储量概况第24-25页
        3.2.2 产量概况第25-26页
        3.2.3 回收利用情况第26页
        3.2.4 锡矿消费结构第26-28页
4 中国锡矿供应风险评价与治理对策第28-39页
    4.1 供应风险评价系统界定第28-31页
        4.1.1 影响供应安全的因素第28页
        4.1.2 评价指标第28-30页
        4.1.3 评价方法第30页
        4.1.4 数据来源第30-31页
    4.2 供应风险评价模型构建第31-36页
        4.2.1 市场风险第31-32页
        4.2.2 资源风险第32-33页
        4.2.3 回收利用第33-34页
        4.2.4 政治风险第34-35页
        4.2.5 未来供需趋势第35-36页
        4.2.6 锡矿供应风险雷达图表第36页
    4.3 供应风险治理体系设计第36-39页
        4.3.1 建立回收体系第37页
        4.3.2 扩宽供给渠道降低政治风险第37页
        4.3.3 多渠道维持供需均衡第37-38页
        4.3.4 维护优势矿种地位控制对外依存度第38-39页
5 锡矿供应风险治理模拟与分析第39-52页
    5.1 模拟政策方案第39-40页
        5.1.1 经济发展增速情景设定第39页
        5.1.2 中国锡矿发展方案设定第39-40页
    5.2 供需系统模型构建第40-43页
        5.2.1 模型方法与边界界定第40-41页
        5.2.2 模型构建第41-42页
        5.2.3 供应风险SD模型第42页
        5.2.4 SD模型变量间因果关系树状图分析第42-43页
    5.3 模型方程与检验第43-45页
        5.3.1 模型方程第43-44页
        5.3.2 模型检验第44-45页
    5.4 模拟政策方案下的模型结果第45-48页
        5.4.1 供应量预测第45-47页
        5.4.2 需求量预测第47-48页
        5.4.3 储量预测第48页
    5.5 结果分析与风险评估第48-52页
        5.5.1 方案一政策下中国锡矿风险评估第48-49页
        5.5.2 政策改进下的风险评估第49-52页
6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52-56页
    6.1 研究结论第52-54页
        6.1.1 通过合理的政策调控能有效保障锡矿优势地位第52-53页
        6.1.2 通过合理的政策调控能有效降低锡矿供应风险第53页
        6.1.3 把握政策调控的时效性合理施策第53-54页
    6.2 政策建议第54-56页
        6.2.1 鼓励人才交流加快技术更新第54页
        6.2.2 合理制定生产指令性计划优化产业结构第54页
        6.2.3 加快产学研研究促进结构转变与企业转型第54页
        6.2.4 建立回收制度提高回收水平第54-55页
        6.2.5 加大国内勘查力度实施海外投资并购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附录:个人简历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军民融合能力对军工企业供应链集成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新药品推广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以B产品和E产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