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危机传播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在地政务新媒体危机传播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1.3.1 本文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1.3.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1 个案研究法 | 第19页 |
1.5.2 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1.5.3 数量分析法 | 第19-20页 |
1.6 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在地政务微信“邢台7.19洪灾”危机传播的样本分析 | 第21-29页 |
2.1 “邢台7.19洪灾”概况 | 第21-22页 |
2.2 危机阶段划分与各阶段舆情特征 | 第22-24页 |
2.2.1 危机阶段划分 | 第22页 |
2.2.2 各阶段舆情特征 | 第22-24页 |
2.3 在地政务微信发文样本分析 | 第24-29页 |
2.3.1 在地政务微信发文样本量化分析 | 第24-27页 |
2.3.2 在地政务微信发文样本内容分析 | 第27-29页 |
第3章 “邢台7.19洪灾”中在地政务微信危机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5页 |
3.1 危机预警明显不足 | 第29-30页 |
3.1.1 预警发文数量少 | 第29页 |
3.1.2 预警信息发布滞后 | 第29-30页 |
3.1.3 预警信息传播力小,信息“被接收”效果差 | 第30页 |
3.2 权威信息失语缺席 | 第30-31页 |
3.3 信息生产错位,议题“边缘化” | 第31-32页 |
3.4 官本位思想明显 | 第32-35页 |
3.4.1 议题呈现官本位思想严重 | 第32-33页 |
3.4.2 回避报道负面信息,“报喜不报忧” | 第33页 |
3.4.3 受众意识缺失,舆情回应态度傲慢 | 第33-34页 |
3.4.4 危机反思不足 | 第34-35页 |
第4章 “邢台7.19洪灾”中在地政务微信危机传播问题成因探析 | 第35-40页 |
4.1 导致危机预警不足的原因 | 第35-36页 |
4.1.1 忽视媒体环境监测功能 | 第35页 |
4.1.2 新媒体时代危机预警难度加大 | 第35页 |
4.1.3 编辑运营人员新闻素养不足 | 第35-36页 |
4.2 导致权威信息失语缺席的原因 | 第36-37页 |
4.2.1 忽视新闻规律,故意瞒报遗漏 | 第36页 |
4.2.2 受传统报道思想的束缚 | 第36-37页 |
4.2.3 微信平台推送制度的局限 | 第37页 |
4.3 导致信息生产错位的原因 | 第37-39页 |
4.3.1 对危机各阶段信息需求研判不够 | 第37-38页 |
4.3.2 不同危机情境中传播策略运用失误 | 第38-39页 |
4.4 导致官本位思想明显的原因 | 第39-40页 |
4.4.1 角色定位不准 | 第39页 |
4.4.2 缺乏民意沟通渠道,受众话语权缺失 | 第39-40页 |
第5章 在地政务微信危机传播的改进策略 | 第40-49页 |
5.1 总体改进策略 | 第40-45页 |
5.1.1 加强在地政务微信管理的制度建设 | 第40页 |
5.1.2 完善在地政务微信的平台建设 | 第40-42页 |
5.1.3 发挥监测、瞭望和社会守望功能 | 第42-43页 |
5.1.4 提升选择形象修复策略的精准性 | 第43页 |
5.1.5 克服“官本位”思想,提高运营人员的素质 | 第43-45页 |
5.2 阶段改进策略 | 第45-49页 |
5.2.1 潜伏期:提升危机预警能力 | 第45-46页 |
5.2.2 爆发期:以“3T”原则指导危机信息发布 | 第46-47页 |
5.2.3 延续期:提升信息生产精准性与有效性 | 第47页 |
5.2.4 痊愈和评估期:聚焦普通民众,积极引导恢复与重建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