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形状梯度铜表面上的液滴自发运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4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浸润性和接触角第12-13页
    1.3 浸润性梯度表面的制备第13-16页
        1.3.1 层层沉积法第13页
        1.3.2 激光刻蚀法第13-14页
        1.3.3 电化学法第14-15页
        1.3.4 气相沉积法第15-16页
        1.3.5 化学浸泡法第16页
    1.4 可润湿性图案复合表面的制备第16-24页
        1.4.1 可润湿性条纹形复合表面第16-18页
        1.4.2 可润湿性直条形复合表面第18-19页
        1.4.3 可润湿性楔形复合表面第19-22页
        1.4.4 可润湿性复杂形状复合表面第22-24页
    1.5 降低接触角滞后、消除接触线钉扎现象第24-29页
        1.5.1 灌注液体型光滑多孔表面第24-26页
        1.5.2 双组份混合液滴第26-29页
    1.6 界面张力梯度表面的应用第29-31页
        1.6.1 油水分离第29-30页
        1.6.2 蒸汽凝结第30页
        1.6.3 雾气收集第30页
        1.6.4 微化学反应器第30-31页
    1.7 形状梯度铜表面第31-32页
        1.7.1 光滑形状梯度铜表面的制备现状第31页
        1.7.2 图案化可润湿性复合铜表面第31-32页
    1.8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内容和创新点第32-34页
        1.8.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32页
        1.8.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32-33页
        1.8.3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33-34页
第二章 光滑形状梯度铜表面上的液滴自发运动第34-48页
    2.1 引言第34-35页
    2.2 实验试剂及设备第35页
        2.2.1 实验试剂与原料第35页
        2.2.2 实验设备第35页
    2.3 实验方案第35-36页
    2.4 分析测试及表征第36-37页
    2.5 结果与讨论第37-46页
        2.5.1 铜基表面微观形貌分析第37页
        2.5.2 表面修饰的作用第37-39页
        2.5.3 液滴在有限面积圆形基底上的接触角大小第39-40页
        2.5.4 液滴在光滑形状梯度表面上的运动第40-42页
        2.5.5 实验与计算拟合第42-46页
        2.5.6 利用多重形状梯度操控多颗液滴的汇聚第46页
    2.6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三章 Ag/Cu形状梯度复合表面的液滴自发运动第48-64页
    3.1 引言第48-49页
    3.2 实验试剂及设备第49-50页
        3.2.1 实验试剂与原料第49页
        3.2.2 实验设备第49-50页
    3.3 实验方案第50页
    3.4 分析测试及表征第50-51页
    3.5 结果与讨论第51-62页
        3.5.1 铜基表面微观形貌分析第51-52页
        3.5.2 丙二醇的含量对双组份液滴运动的影响第52-54页
        3.5.3 双组份液滴形状自恢复行为第54-55页
        3.5.4 双组份液滴消除接触线钉扎现象机理第55页
        3.5.5 双组份液滴在Ag/Cu形状梯度复合表面上的运动第55-60页
        3.5.6 双组份液滴运动的机理第60-61页
        3.5.7 利用形状梯度复合表面制备微化学反应器第61-62页
    3.6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结论第64-65页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附件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吲哚生物碱arboridinine的全合成研究
下一篇:镍钴双金属化合物电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解水析氧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