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 第15-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2 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GDND公司担保业务风险控制现状 | 第18-29页 |
2.1 GDND公司基本情况 | 第18-22页 |
2.1.1 公司简介 | 第18-19页 |
2.1.2 组织机构设置 | 第19页 |
2.1.3 业务开展情况 | 第19-21页 |
2.1.4 业务流程 | 第21-22页 |
2.2 GDND公司担保业务风险现状 | 第22-24页 |
2.3 GDND公司担保业务现行风险控制措施 | 第24-28页 |
2.3.1 保前资信调查 | 第24-26页 |
2.3.2 保中操作审批 | 第26-27页 |
2.3.3 保后跟踪管理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GDND公司担保业务风险控制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9-39页 |
3.1 保前资信调查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3.1.1 客户信息的收集存在问题 | 第29-30页 |
3.1.2 客户信息的识别失真严重 | 第30-31页 |
3.2 保中操作审批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3.2.1 信用评价体系不科学 | 第31-32页 |
3.2.2 授信额度设置不合理 | 第32-33页 |
3.2.3 担保抵押物缺失 | 第33页 |
3.2.4 集体决策制衡机制失效 | 第33-34页 |
3.3 保后跟踪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3.3.1 保后检查制度不健全 | 第34-35页 |
3.3.2 风险预警指标未细化 | 第35页 |
3.4 GDND公司担保业务风险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35-38页 |
3.4.1 保前资信调查存在问题原因 | 第35-36页 |
3.4.2 保中操作审批存在问题原因 | 第36-37页 |
3.4.3 保后跟踪管理存在问题原因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GDND公司担保业务风险控制的改进策略 | 第39-55页 |
4.1 保前资信调查的改进策略 | 第39-41页 |
4.1.1 打通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隔阂 | 第39-40页 |
4.1.2 全方位核实真实情况 | 第40-41页 |
4.1.3 建立并完善农户信息资料库 | 第41页 |
4.2 保中操作审批的改进策略 | 第41-49页 |
4.2.1 优化信用评价体系 | 第41-45页 |
4.2.2 扩大授信额度控制范围 | 第45-46页 |
4.2.3 创新抵押方式 | 第46-47页 |
4.2.4 改进集体决策运行机制 | 第47-49页 |
4.3 保后跟踪管理的改进策略 | 第49-53页 |
4.3.1 完善保后检查制度 | 第49-51页 |
4.3.2 持续实施跟踪管理 | 第51-52页 |
4.3.3 细化风险预警信号 | 第52-53页 |
4.4 GDND公司担保业务风险控制的改进效果 | 第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GDND公司担保业务风险控制改进策略的实施保障 | 第55-60页 |
5.1 建立风险控制奖惩机制 | 第55-56页 |
5.2 强化内部审计 | 第56-57页 |
5.3 加强风险控制文化建设及人才培养 | 第57-59页 |
5.4 引导农户提升信用 | 第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