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公共建筑论文--文化馆、俱乐部、舞厅论文

基于气候适应性目标的珠三角地区文化中心交往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8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1-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4页
        1.1.2 研究目的第14页
        1.1.3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第15-16页
        1.2.1 研究对象第15-16页
        1.2.2 研究范围第16页
    1.3 研究现状第16-24页
        1.3.1 理论研究现状第16-21页
        1.3.2 实践研究现状第21-24页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第24-27页
        1.4.1 研究方法第24-26页
        1.4.2 研究框架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二章 文化中心交往空间与气候适应性设计概述第28-44页
    2.1 文化中心交往空间概述第28-41页
        2.1.1 文化中心相关概念第28-33页
        2.1.2 文化中心交往空间定义第33-36页
        2.1.3 文化中心交往空间类型第36-38页
        2.1.4 文化中心交往空间特点第38-41页
    2.2 气候适应性设计概述第41页
        2.2.1 建筑气候分区与湿热气候第41页
        2.2.2 建筑气候学与气候适应性设计第41页
    2.3 建筑气候缓冲层第41-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基于气候适应性目标的珠三角地区文化中心交往空间设计解析第44-57页
    3.1 基于气候适应性目标的珠三角地区文化中心交往空间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第44-49页
        3.1.1 自然气候因素第44-47页
        3.1.2 整体生态建筑观第47-48页
        3.1.3 综合策略运用第48-49页
    3.2 适应自然气候的被动设计解析第49-52页
        3.2.1 适应热环境的处理第49-50页
        3.2.2 适宜风环境的处理第50-51页
        3.2.3 适应湿度环境的设计第51-52页
        3.2.4 适应光环境的设计第52页
    3.3 气候环境与行为心理相关设计要素解析第52-55页
        3.3.1 文化中心交往活动行为心理需求解析第52-53页
        3.3.2 环境与人体热舒适度的影响第53-55页
    3.4 珠三角地区文化中心交往空间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的发展趋势第55-56页
        3.4.1 技术方向的气候适应性发展趋势第55-56页
        3.4.2 空间设计方向的气候适应性发展趋势第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基于气候适应性目标的珠三角地区文化中心交往空间设计策略第57-88页
    4.1 基于气候适应性目标的珠三角地区文化中心交往空间设计原则第57-60页
        4.1.1 灵活可调适性原则第57-58页
        4.1.2 协同整合性原则第58-59页
        4.1.3 高效集约化原则第59页
        4.1.4 地域性特色原则第59-60页
    4.2 珠三角地区文化中心交往空间防热设计策略第60-70页
        4.2.1 有利于防热的空间形态设计手法第60-65页
        4.2.2 合理建筑朝向及防热分区第65-66页
        4.2.3 设置缓冲空间第66-67页
        4.2.4 利用遮阳构件第67-70页
    4.3 珠三角地区文化中心交往空间的通风设计策略第70-81页
        4.3.1 利用平面布局组织良好的通风第70-73页
        4.3.2 聚合式中庭空间通风第73-76页
        4.3.3 巷道式线性空间通风第76-77页
        4.3.4 组合式庭院空间通风第77-79页
        4.3.5 形体系数对通风的影响第79-80页
        4.3.6 利用构件组织通风第80-81页
    4.4 珠三角地区文化中心交往空间自然生态环境要素引入策略第81-85页
        4.4.1 绿植的引入第82-83页
        4.4.2 水体的引入第83-84页
        4.4.3 空中庭院的引入第84-85页
    4.5 珠三角地区文化中心交往空间综合技术运用策略第85-87页
        4.5.1 可控遮阳技术利用第86页
        4.5.2 可控通风技术利用第86页
        4.5.3 玻璃幕墙绿色技术利用第86-87页
        4.5.4 其他适用绿色技术利用第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总结与展望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5-96页
致谢第96-97页
附件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纤维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及其对断裂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有限元分析与焊接疲劳寿命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