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嬗变:明至民国时期赣闽粤边区商路、货流与区域社会变迁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绪论 | 第11-25页 |
|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 三 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19-22页 |
| (一)研究理论 | 第19-20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1-22页 |
| 四、研究框架与创新之处 | 第22-25页 |
| (一)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 (二)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23-25页 |
| 第一章 区域格局与水陆交通 | 第25-48页 |
| 第一节 赣闽粤边区自然环境与人文状况 | 第25-32页 |
| 一、赣闽粤边区的自然环境 | 第25-31页 |
| 二、赣闽粤边区的人文状况 | 第31-32页 |
| 第二节 赣闽粤边区的政区沿革 | 第32-37页 |
| 一、赣州府 | 第32-33页 |
| 二、汀州府 | 第33-35页 |
| 三、潮州府 | 第35-37页 |
| 第三节 赣闽粤边区的水陆交通 | 第37-48页 |
| 一、赣闽粤边区商路发展的自然环境 | 第38-42页 |
| 二、水陆交通路线 | 第42-48页 |
| 第二章 赣闽粤边区人.流动与山地垦殖 | 第48-68页 |
| 第一节 明清时期赣闽粤边区人.流动与山地垦殖 | 第48-55页 |
| 一、明以前赣闽粤边区人.流动 | 第48-51页 |
| 二、明清时期赣闽粤边区人.流动 | 第51-55页 |
| 第二节 明清时期赣闽粤边区山地垦殖 | 第55-68页 |
| 一、高产农作物的种植与加工 | 第56-60页 |
| 二、经济作物的种植与加工 | 第60-68页 |
| 第三章 商帮、货流与市镇 | 第68-84页 |
| 第一节 江右商帮和潮汕商帮的兴起与经营行业 | 第68-74页 |
| 一、江右商帮和广东商帮的兴起 | 第68-69页 |
| 二、商帮经营的行业 | 第69-74页 |
| 第二节 赣闽粤边区市镇的发展 | 第74-84页 |
| 一、墟市——初级市场 | 第75-80页 |
| 二、城镇——中级市场 | 第80-81页 |
| 三、主要市镇概述 | 第81-84页 |
| 第四章 商贸格局变动与区域社会变迁 | 第84-95页 |
| 第一节 商路变迁与近代区域市场 | 第84-91页 |
| 一、商路变迁与货流的逆转 | 第84-86页 |
| 二、区域市场重心的转移 | 第86页 |
| 三、洋货冲击下的区域市场 | 第86-91页 |
| 第二节 区域水路交通近代化的发展 | 第91-95页 |
| 一、水路交通网的完善 | 第91-93页 |
| 二、公路交通网的完善 | 第93-95页 |
| 结语 | 第95-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 致谢 | 第103-104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状况及科研情况等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