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模型及其适用性研究 | 第16-24页 |
2.1 土地利用与交通的互动机理 | 第16-17页 |
2.1.1 土地利用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 第16页 |
2.1.2 城市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 第16-17页 |
2.2 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模型 | 第17-21页 |
2.2.1 ITLUP模型概述 | 第17-18页 |
2.2.2 UrbanSim模型概述 | 第18页 |
2.2.3 ITLUP与UrbanSim的分析比较 | 第18-21页 |
2.3 模型在中小城市的适用性研究 | 第21-23页 |
2.3.1 中小城市土地利用特征 | 第21-22页 |
2.3.2 中小城市交通系统特征 | 第22页 |
2.3.3 模型的选择及适用性分析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ITLUP模型在中小城市的应用及优化方法 | 第24-35页 |
3.1 土地利用模型及应用方法 | 第24-25页 |
3.1.1 EMPAL模型 | 第24-25页 |
3.1.2 DRAM模型 | 第25页 |
3.2 交通需求模型及应用方法 | 第25-29页 |
3.2.1 出行生成模型 | 第26页 |
3.2.2 出行分布模型 | 第26-27页 |
3.2.3 方式划分模型 | 第27-28页 |
3.2.4 交通分配模型 | 第28-29页 |
3.3 模型在中小城市的局限性分析 | 第29页 |
3.4 模型在中小城市的优化方法 | 第29-32页 |
3.5 模型在中小城市的应用步骤 | 第32-33页 |
3.5.1 基本应用流程 | 第32页 |
3.5.2 模型的应用步骤 | 第32-3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ITLUP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 第35-44页 |
4.1 模型在中小城市的不确定性因素 | 第35-36页 |
4.1.1 不确定性的来源分析 | 第35页 |
4.1.2 模型输入的不确定性 | 第35-36页 |
4.1.3 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 | 第36页 |
4.2 模型不确定性的量化方法 | 第36-39页 |
4.2.1 蒙特卡罗法基本原理 | 第37-38页 |
4.2.2 模型不确定性的量化过程 | 第38-39页 |
4.3 模型不确定性的分析方法 | 第39-42页 |
4.3.1 敏感性分析基本原理 | 第39-40页 |
4.3.2 模型不确定性的分析过程 | 第40-42页 |
4.4 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步骤 | 第42-43页 |
4.4.1 基本分析流程 | 第42页 |
4.4.2 不确定性的分析步骤 | 第42-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44-63页 |
5.1 黄陵县城现状分析 | 第44-45页 |
5.1.1 交通小区的划分 | 第44页 |
5.1.2 小区的土地利用状况 | 第44-45页 |
5.2 模型输入量的确定 | 第45-51页 |
5.2.1 模型的输入变量 | 第45-48页 |
5.2.2 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48-51页 |
5.3 模型的预测结果分析 | 第51-62页 |
5.3.1 模型的预测结果 | 第51-58页 |
5.3.2 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 | 第58-60页 |
5.3.3 不确定性随时间的传播分析 | 第60-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63页 |
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