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国际经济法论文--国际商法(国际贸易法)论文

“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法律解读--以中美BIT谈判为视角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言第9-15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第10页
    三、文献综述第10-12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2-13页
    五、论文的结构第13-14页
    六、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4-15页
第一章 准入前国民待遇第15-32页
    第一节 国民待遇的渊源及其演变第15-17页
        一、国民待遇的历史渊源第15页
        二、“准入前国民待遇”的确立第15-16页
        三、“准入前国民待遇”的模式第16-17页
    第二节“准入前国民待遇”的法律界定第17-22页
        一、国民待遇的定义第17页
        二、“准入前国民待遇”的提出第17-18页
        三、“准入前国民待遇”的法理第18-20页
        四、“相同情势下”(in like circumstance)的分析第20-22页
    第三节 我国对于“准入前国民待遇”的立法态度第22-23页
        一、改变的现状第22页
        二、演进的因素考量(侧重于讲我国)第22-23页
    第四节“准入前国民待遇”的适用第23-27页
        一、适用的主体--另一方投资者(外国投资者)第23-25页
        二、适用的客体--投资第25-27页
    第五节 关于国有企业的特殊问题第27-32页
        一、国有企业的定义第27-28页
        二、规制国有企业的目的第28-29页
        三、各国对国有企业的判断标准——“竞争中立”的提出第29-30页
        四、国有企业的积极作用第30-32页
第二章 负面清单第32-43页
    第一节“负面清单”的含义、法理及性质第32-35页
        一、含义第32-33页
        二、法理第33-34页
        三、性质第34-35页
    第二节 实施“负面清单”的优劣分析第35-38页
        一、实行“负面清单”的挑战第35-36页
        二、实行“负面清单”的积极作用第36-38页
    第三节 完善“负面清单”的实施框架第38-43页
        一、注重“负面清单”的质量第38-39页
        二、增强风险管控机构的能力第39页
        三、完善市场监管体系第39-43页
第三章“准入前国民待遇”与“负面清单”相结合的二元管理模式第43-48页
    第一节 必要性第43页
    第二节 不同的外资准入模式及其选择第43-48页
        一、印度模式第44页
        二、GATS模式第44-45页
        三、日韩模式第45页
        四、自贸区的模式第45-48页
第四章 中美BIT谈判及我国的应对策略第48-54页
    第一节 中美BIT谈判历程第48-49页
    第二节 中美BIT谈判所遇到的挑战第49-51页
        一、对敏感的中美关系的挑战第49-50页
        二、国会、商业和民间的争议第50页
        三、争议焦点第50-51页
    第三节 我国在中美BIT谈判中的策略第51-54页
        一、文本上的注意事项第51-52页
        二、保护核心产业第52页
        三、在完善配套措施的同时,要注意听取“民声”,保证透明性第52-53页
        四、公开征求意见第53-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0-61页
后记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噪声策略--以菲提交国际仲裁为核心的分析
下一篇: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