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4页 |
1.2.1 水资源变化及其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2 水文模型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3 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2.4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2.6 艾比湖流域的水资源及生态安全相关问题研究 | 第22-24页 |
1.3 关键科学问题 | 第24-25页 |
1.4 研究目标与创新点 | 第25-26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25页 |
1.4.2 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25-26页 |
1.5 研究内容、数据资料与技术路线 | 第26-29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5.2 数据资料介绍 | 第27-28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1.5.4 论文的总体框架 | 第29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30-36页 |
2.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30-31页 |
2.1.1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 第30页 |
2.1.2 气候与水文特征 | 第30-31页 |
2.1.3 生物与土壤状况 | 第31页 |
2.2 水资源状况 | 第31-35页 |
2.2.1 降水资源 | 第31-32页 |
2.2.2 冰川水资源 | 第32页 |
2.2.3 地表水资源 | 第32页 |
2.2.4 地下水资源 | 第32页 |
2.2.5 水利设施相关工程 | 第32-35页 |
2.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流域地表径流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第36-66页 |
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36-39页 |
3.1.1 研究思路 | 第36页 |
3.1.2 研究方法 | 第36-39页 |
3.2 流域地表径流多尺度变化分析 | 第39-49页 |
3.2.1 地表径流年际变化分析 | 第39-44页 |
3.2.2 径流的年内变化特征分析 | 第44-48页 |
3.2.3 径流的日变化分析 | 第48-49页 |
3.3 流域降水量变化分析 | 第49-52页 |
3.3.1 年降水量变化特征 | 第49-50页 |
3.3.2 降水突变分析 | 第50-52页 |
3.4 流域气温变化特征 | 第52-54页 |
3.4.1 气温变化特征 | 第52-53页 |
3.4.2 气温突变分析 | 第53-54页 |
3.5 艾比湖流域蒸散发量变化特征 | 第54-60页 |
3.5.1 蒸发潜力变化 | 第54-55页 |
3.5.2 潜在蒸散发的变化 | 第55-57页 |
3.5.3 实际蒸散发变化特征 | 第57-60页 |
3.6 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第60-64页 |
3.6.1 径流与气象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60-61页 |
3.6.2 气候因子与径流的Hurst指数分析 | 第61-63页 |
3.6.3 径流变化归因的量化甄别 | 第63-6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流域地表径流情景模拟及分析 | 第66-78页 |
4.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66-69页 |
4.1.1 研究思路 | 第66页 |
4.1.2 研究方法 | 第66-69页 |
4.2 径流多尺度模拟 | 第69-72页 |
4.3 不同气候情景下的径流模拟 | 第72-75页 |
4.3.1 气温变化影响径流模拟 | 第72-73页 |
4.3.2 降水变化影响径流模拟 | 第73-74页 |
4.3.3 气温和降水综合变化影响径流模拟 | 第74-75页 |
4.4 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径流模拟 | 第75-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五章 人类活动对流域灌区水资源及入湖水量的影响 | 第78-95页 |
5.1 研究思路 | 第78页 |
5.2 绿洲灌区水资源变化特征 | 第78-87页 |
5.2.1 地表引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变化分析 | 第78-83页 |
5.2.2 农业用水量变化分析 | 第83-84页 |
5.2.3 作物耗水量分析 | 第84-85页 |
5.2.4 生活用水特征分析 | 第85-86页 |
5.2.5 生态环境用水特征分析 | 第86页 |
5.2.6 工业用水特征分析 | 第86-87页 |
5.3 入湖水量变化分析 | 第87-93页 |
5.3.1 入湖水量的年变化分析 | 第87-88页 |
5.3.2 入湖水量的年内变化分析 | 第88-92页 |
5.3.3 入湖水量的日变化分析 | 第92-9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六章 流域水资源变化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 第95-113页 |
6.1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95-96页 |
6.1.1 研究思路 | 第95页 |
6.1.2 研究方法 | 第95-96页 |
6.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 | 第96-99页 |
6.2.1 土地利用数据解译、分类及数据库的建立 | 第96-97页 |
6.2.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 | 第97-99页 |
6.3 流域水资源变化的生态安全问题分析 | 第99-111页 |
6.4 流域生态服务价值评价 | 第111-11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七章 流域生态需水量估算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分析 | 第113-127页 |
7.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3-117页 |
7.1.1 研究思路 | 第113页 |
7.1.2 研究方法 | 第113-117页 |
7.2 流域生态需水量估算 | 第117-123页 |
7.2.1 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估算 | 第117-119页 |
7.2.2 湖泊生态需水量估算 | 第119-121页 |
7.2.3 河道生态需水量估算 | 第121-122页 |
7.2.4 人工植被生态需水量估算 | 第122页 |
7.2.5 流域生态需水总量估算 | 第122-123页 |
7.3 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及途径 | 第123-126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八章 结论、讨论与展望 | 第127-132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127-129页 |
8.2 讨论 | 第129-130页 |
8.3 研究展望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8页 |
致谢 | 第148-150页 |
博士期间参加项目及发表学术论文 | 第150-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