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1-21页 |
1 肺炎克雷伯菌 | 第11页 |
2 细菌耐药机制 | 第11-12页 |
3 碳青霉烯酶 | 第12-17页 |
3.1 A类碳青霉烯酶 | 第12-15页 |
3.2 B类碳青霉烯酶 | 第15-16页 |
3.3 D类碳青霉烯酶 | 第16-17页 |
4 IncF型质粒 | 第17-18页 |
5 产KPC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 | 第18-19页 |
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第一章 来自两株肺炎克雷伯菌的两个新的IncFII亚型多药耐药质粒研究 | 第21-53页 |
1 材料 | 第22-23页 |
1.1 实验菌株 | 第22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22-2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3-37页 |
2.1 菌株的筛查和鉴定 | 第23-28页 |
2.2 相关实验菌株获得及药敏测定 | 第28-30页 |
2.3 质粒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30-3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7-51页 |
3.1 肺炎克雷伯菌0716和12181的筛查和鉴定 | 第37-39页 |
3.2 相关实验菌株获得及耐药表型分析 | 第39-43页 |
3.3 p0716-KPC和p12181-KPC比较基因组及精细结构分析 | 第43-51页 |
4 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二章 共存于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675920的两个嵌合体质粒研究 | 第53-77页 |
1 材料 | 第54-55页 |
1.1 实验菌株 | 第54-55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55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5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5-58页 |
2.1 菌株的筛查和鉴定 | 第55-57页 |
2.2 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 | 第57-58页 |
2.3 相关实验菌株获得及药敏测定 | 第58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8-75页 |
3.1 肺炎克雷伯菌675920的筛查和鉴定 | 第58-60页 |
3.2 全基因组测序及质粒耐药表型分析 | 第60-63页 |
3.3 p675920-1比较基因组及精细结构分析 | 第63-73页 |
3.4 p675920-2比较基因组及精细结构分析 | 第73-75页 |
4 小结 | 第75-77页 |
第三章 分离自我国多家医院的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pKPC-LK30/pHN7A8嵌合体质粒的流行情况分析 | 第77-103页 |
1 材料 | 第78-79页 |
1.1 实验菌株 | 第78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78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78-7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9-81页 |
2.1 菌株的筛查和鉴定 | 第79页 |
2.2 相关实验菌株获得及药敏测定 | 第79-80页 |
2.3 质粒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80页 |
2.4 pCT-KPC-like质粒流行情况PCR筛查 | 第80-8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81-101页 |
3.1 菌株的收集、筛查和鉴定 | 第81-85页 |
3.2 相关实验菌株获得及耐药表型分析 | 第85-88页 |
3.3 携带blaKPC质粒的比较基因组及精细结构分析 | 第88-100页 |
3.4 pCT-KPC类质粒流行情况调查 | 第100-101页 |
4 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3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13-115页 |
主要简历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118页 |
附件 | 第118-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