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麦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美国冬小麦核心种质赤霉病抗性鉴定及赤霉病抗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6页
    1.1 小麦赤霉病第13-16页
        1.1.1 美国小麦种类及应用第13-14页
        1.1.2 小麦赤霉病病原体种类第14页
        1.1.3 小麦赤霉病的来源及传播第14-15页
        1.1.4 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病并扩展的因素第15页
        1.1.5 小麦赤霉病产生的毒素第15-16页
    1.2 小麦赤霉病抗性研究第16-19页
        1.2.1 小麦赤霉病抗性种类及区分方法第16-17页
        1.2.2 小麦赤霉病抗性机制第17-18页
        1.2.3 小麦赤霉病抗性种质资源第18页
        1.2.4 小麦赤霉病抗性遗传第18-19页
        1.2.5 小麦赤霉病防控方法第19页
    1.3 小麦赤霉病抗性 QTL 定位及关联分析研究第19-24页
        1.3.1 分子标记概述第19-20页
        1.3.2 小麦赤霉病抗性 QTL 研究进展第20-21页
        1.3.3 小麦赤霉病抗性 QTL 的应用第21页
        1.3.4 关联分析方法第21-23页
        1.3.5 关联分析应用第23-24页
    1.4 研究方案第24-26页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4页
        1.4.2 内容第24页
        1.4.3 方案设计第24-26页
第二章 美国冬小麦品种及优良品系的赤霉病抗性鉴定第26-39页
    2.1 引言第26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6-29页
        2.2.1 试验材料第26-27页
        2.2.2 赤霉病抗性鉴定方法第27-28页
        2.2.3 DNA 提取及标记分析第28-29页
        2.2.4 数据分析第29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9-35页
        2.3.1 温室试验中小麦材料感染赤霉病情况第29-34页
        2.3.2 大田试验中小麦材料感染赤霉病情况第34页
        2.3.3 温室和大田试验小麦赤霉病发病的相关性第34-35页
    2.4 讨论第35-38页
        2.4.1 大田和温室试验赤霉病抗性的重复性第35-36页
        2.4.2 Fhb1 对赤霉病抗性的影响第36-37页
        2.4.3 美国冬小麦中赤霉病北美抗原第37-38页
    2.5 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美国赤霉病染病冬小麦中籽粒染病损害程度和脱氧瓜蒌镰菌醇含量鉴定研究第39-52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3.2.1 试验材料第39页
        3.2.2 赤霉病接种方法第39-40页
        3.2.3 籽粒染病损害程度评估第40页
        3.2.4 籽粒脱氧瓜蒌镰菌醇分析第40页
        3.2.5 单籽粒近红外光谱分析 FDK 和 DON 含量第40-41页
        3.2.6 数据分析第41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1-49页
        3.3.1 温室和大田试验中小麦籽粒损害度评估第41页
        3.3.2 温室和大田试验中染病籽粒 DON 含量评估第41-43页
        3.3.3 温室和大田试验中 FDK 和 DON 相关性分析第43-46页
        3.3.4 不同赤霉病鉴定方法下 Fhb1 对赤霉病抗性的影响第46-48页
        3.3.5 SKNIR 鉴定 FDK 和 DON 含量第48-49页
    3.4 讨论第49-51页
        3.4.1 赤霉病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第49页
        3.4.2 赤霉病各鉴定方法的比较第49-50页
        3.4.3 Fhb1 对赤霉病各性状的影响第50页
        3.4.4 美国冬小麦中优越的抗性品种或品系第50-51页
    3.5 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美国冬小麦核心种质资源的遗传结构和多样性及连锁不平衡研究第52-61页
    4.1 引言第52-53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3-54页
        4.2.1 试验材料第53页
        4.2.2 DNA 提取及标记分析第53页
        4.2.3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第53页
        4.2.4 多样性及连锁不平衡分析第53-5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4-59页
        4.3.1 群体遗传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第54-57页
        4.3.2 群体遗传结构分类方法比较第57-58页
        4.3.3 群体的连锁不平衡研究第58-59页
    4.4 讨论第59-60页
        4.4.1 美国种质资源群体结构分析第59页
        4.4.2 美国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9-60页
        4.4.3 美国种质资源连锁不平衡分析第60页
    4.5 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美国冬小麦赤霉病抗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第61-76页
    5.1 引言第61-62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62-63页
        5.2.1 试验材料第62页
        5.2.2 赤霉病评估第62页
        5.2.3 标记分析第62页
        5.2.4 关联分析第62-63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63-73页
        5.3.1 小麦赤霉病发病率和籽粒损害度评估第63-64页
        5.3.2 群体遗传结构第64-65页
        5.3.3 关联分析模型比较第65-66页
        5.3.4 显著性标记与赤霉病发病率 PSS 和 FDK 抗性的关联性第66-73页
    5.4 讨论第73-75页
        5.4.1 美国硬粒冬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的重要性第73页
        5.4.2 3BS 染色体上显著性标记与 Fhb1 抗性基因相关性第73-75页
        5.4.3 与赤霉病显著性标记相关联的 QTL 鉴定第75页
    5.5 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论文总结第76-78页
    6.1 研究结论第76-77页
    6.2 论文创新性第77页
    6.3 研究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92页
附表第92-126页
致谢第126-127页
作者简介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百合(Lilium)离体植株再生及超低温保存研究
下一篇:矿山牵引电机车控制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