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7页 |
1.1 引言 | 第11-13页 |
1.2 羰基还原成亚甲基的方法 | 第13-23页 |
1.2.1 Clemmensen 还原法 | 第14-15页 |
1.2.2 Wolff-Kishner-Huang 还原法 | 第15-17页 |
1.2.3 碱金属/NH_3还原 | 第17-18页 |
1.2.4 BH3、DIBAL-H 及 TRIBAL 还原 | 第18-19页 |
1.2.5 金属氢化物及其衍生物还原 | 第19-20页 |
1.2.6 离子氢化法 | 第20-21页 |
1.2.7 电解还原法 | 第21-22页 |
1.2.8 催化氢化法 | 第22-23页 |
1.3 脂肪胺的合成方法 | 第23-35页 |
1.3.1 氨/胺的烷基化 | 第23-24页 |
1.3.2 含氮化合物的还原 | 第24-26页 |
1.3.2.1 由氰基化合物制胺 | 第24-25页 |
1.3.2.2 由硝基化合物制胺 | 第25页 |
1.3.2.3 由肟制胺 | 第25-26页 |
1.3.2.4 由酰胺制胺 | 第26页 |
1.3.3 羧酸及其衍生物制胺 | 第26-27页 |
1.3.3.1 Hofmann 重排反应 | 第26-27页 |
1.3.3.2 Curtius 反应 | 第27页 |
1.3.3.3 Schmidt 反应 | 第27页 |
1.3.4 Gabriel 合成法 | 第27-28页 |
1.3.5 用醇制备 | 第28-31页 |
1.3.6 醛酮的还原胺化 | 第31-35页 |
1.3.6.1 均相还原胺化 | 第31-33页 |
1.3.6.2 非均相还原胺化 | 第33-34页 |
1.3.6.3 醛酮还原胺化过程中的反应 | 第34-35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35-37页 |
第二章 芳香醛酮的绿色还原 | 第37-63页 |
2.1 概述 | 第3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7-42页 |
2.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 第37页 |
2.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7-39页 |
2.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9-41页 |
2.2.3.1 热重分析(TGA) | 第39页 |
2.2.3.2 程序升温还原(H2-TPR) | 第39页 |
2.2.3.3 X 射线衍射(XRD) | 第39-40页 |
2.2.3.4 场发射透射电镜(TEM) | 第40页 |
2.2.3.5 N_2吸附-脱附 | 第40页 |
2.2.3.6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40页 |
2.2.3.7 程序升温脱附(NH3-TPD) | 第40-41页 |
2.2.4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41-42页 |
2.2.5 反应混合液组成分析 | 第42页 |
2.2.5.1 反应混合液的定量分析及数据处理 | 第42页 |
2.2.5.2 反应混合液成分确定 | 第4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2-62页 |
2.3.1 芳香酮的还原 | 第43-54页 |
2.3.1.1 主催化活性组分及其含量的确定 | 第44-45页 |
2.3.1.2 Cu/γ-Al_2O_3催化剂的失活 | 第45-47页 |
2.3.1.3 助催化组分的确定 | 第47-49页 |
2.3.1.4 催化剂还原温度的确定 | 第49-50页 |
2.3.1.5 催化剂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 | 第50-52页 |
2.3.1.6 催化剂 XPS 分析 | 第52-53页 |
2.3.1.7 其他芳香酮在 Cu_(20)Cr_5/ -Al_2O_3上的还原 | 第53-54页 |
2.3.2 芳香醛的还原 | 第54-62页 |
2.3.2.1 催化剂的筛选 | 第55页 |
2.3.2.2 不同载体对催化剂的影响 | 第55-56页 |
2.3.2.3 X 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56-57页 |
2.3.2.4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57-59页 |
2.3.2.5 催化剂的比表面与孔结构分析 | 第59-60页 |
2.3.2.6 其他芳香醛在 Ni_(30)/ -Al_2O_3上的还原 | 第60-62页 |
2.3.2.7 Ni_(30)/ -Al_2O_3催化剂的寿命 | 第6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三章 三丙酮胺与正丁胺的还原胺化 | 第63-81页 |
3.1 概述 | 第63-6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4-66页 |
3.2.1 反应原料及试剂 | 第64页 |
3.2.2 催化剂制备 | 第64-65页 |
3.2.3 催化剂表征 | 第65页 |
3.2.3.1 程序升温脱附(NH3-TPD) | 第65页 |
3.2.3.2 X 射线衍射(XRD) | 第65页 |
3.2.3.3 N_2吸附-脱附 | 第65页 |
3.2.3.4 场发射透射电镜(TEM) | 第65页 |
3.2.3.5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65页 |
3.2.4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65页 |
3.2.5 反应混合液组成分析 | 第65-66页 |
3.2.5.1 反应混合液的定量分析及数据处理 | 第65-66页 |
3.2.5.2 反应混合液成分确定 | 第6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6-80页 |
3.3.1 催化剂修饰 | 第67-68页 |
3.3.2 催化剂表征 | 第68-77页 |
3.3.2.1 NH_3-TPD | 第68-69页 |
3.3.2.2 XRD | 第69-71页 |
3.3.2.3 TEM | 第71-72页 |
3.3.2.4 N_2吸附-脱附 | 第72-75页 |
3.3.2.5 XPS | 第75-77页 |
3.3.3 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77-79页 |
3.3.3.1 反应温度 | 第77-78页 |
3.3.3.2 氢压的影响 | 第78-79页 |
3.3.4 其他一元胺在 Cu_(20)Cr_5Ba_5/ -Al_2O_3上的还原胺化 | 第79-80页 |
3.3.5 催化剂寿命 | 第8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四章 三丙酮胺与 1,6-己二胺的还原胺化 | 第81-101页 |
4.1 概述 | 第8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1-84页 |
4.2.1 反应原料及试剂 | 第81页 |
4.2.2 催化剂制备 | 第81-82页 |
4.2.3 催化剂表征 | 第82-83页 |
4.2.3.1 X 射线衍射(XRD) | 第82页 |
4.2.3.2 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 第82页 |
4.2.3.3 场发射透射电镜(TEM) | 第82-83页 |
4.2.3.4 N_2吸附-脱附 | 第83页 |
4.2.3.5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83页 |
4.2.4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83页 |
4.2.5 反应混合液组成分析 | 第83-84页 |
4.2.5.1 反应混合液的定量分析及数据处理 | 第83页 |
4.2.5.2 反应混合液成分确定 | 第83-8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4-100页 |
4.3.1 催化剂的筛选 | 第85-88页 |
4.3.1.1 主组分的确定 | 第85页 |
4.3.1.2 助催化组分的确定 | 第85-86页 |
4.3.1.3 第三组分的确定 | 第86-87页 |
4.3.1.4 催化剂载体的修饰 | 第87-88页 |
4.3.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88-96页 |
4.3.2.1 XRD 表征 | 第88-90页 |
4.3.2.2 TEM 表征 | 第90页 |
4.3.2.3 N_2吸附-脱附 | 第90-92页 |
4.3.2.4 NH_3-TPD 表征 | 第92-94页 |
4.3.2.5 XPS 表征 | 第94-96页 |
4.3.3 反应条件的影响 | 第96-99页 |
4.3.3.1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96-97页 |
4.3.3.2 氢压的影响 | 第97页 |
4.3.3.3 TAA 与 1,6-己二胺摩尔比的影响 | 第97-98页 |
4.3.3.4 进料速度的影响 | 第98-99页 |
4.3.4 催化剂的寿命 | 第99-10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五章 三丙酮胺与氨的还原胺化 | 第101-111页 |
5.1 概述 | 第101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01-103页 |
5.2.1 反应原料及试剂 | 第101页 |
5.2.2 催化剂制备 | 第101-102页 |
5.2.3 催化剂催化性能评价 | 第102页 |
5.2.4 反应混合液组成分析 | 第102-103页 |
5.2.4.1 反应混合液的定量分析及数据处理 | 第102-103页 |
5.2.4.2 反应混合液成分确定 | 第103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10页 |
5.3.1 反应机理 | 第103-105页 |
5.3.2 预混合过程各因素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5.3.2.1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105页 |
5.3.2.2 分子筛对反应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5.3.3 催化胺化工艺参数的影响 | 第106-110页 |
5.3.3.1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5.3.3.2 氢压对反应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5.3.3.3 预混液进料速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5.3.3.4 液氨流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