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第7-9页 |
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3页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9-24页 |
1.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1页 |
1.1.2 工程概况 | 第21-2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4-30页 |
1.2.1 裂隙岩体渗流模拟研究综述 | 第24-25页 |
1.2.2 等效连续介质渗流模型 | 第25页 |
1.2.3 离散裂隙网络渗流模型 | 第25页 |
1.2.4 裂隙-孔隙双重介质模型 | 第25-26页 |
1.2.5 等效连续介质模型的适用性条件 | 第26-27页 |
1.2.6 等效渗透张量的确定方法 | 第27-28页 |
1.2.7 裂隙岩体的非均质性 | 第28-29页 |
1.2.8 典型单元体(REV)大小的估计 | 第29-30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0-33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3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30页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30页 |
1.3.4 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1.3.5 特色与创新点 | 第32-3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与地质概况 | 第33-39页 |
§2.1 自然地理 | 第33-34页 |
§2.2 地质构造 | 第34-39页 |
2.2.1 地层岩性 | 第34-36页 |
2.2.2 地质构造 | 第36-38页 |
2.2.3 裂隙发育特征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特征 | 第39-46页 |
§3.1 含水层类型及分布 | 第39-40页 |
§3.2 地下水系统特征 | 第40-41页 |
§3.3 厂址区地下水流场特征 | 第41-43页 |
§3.4 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分析 | 第43-46页 |
第四章 地下水渗流模型 | 第46-59页 |
§4.1 模型范围及边界条件 | 第46-48页 |
4.1.1 模型范围的确定 | 第46-47页 |
4.1.2 边界条件 | 第47-48页 |
§4.2 含水介质结构的概化 | 第48-49页 |
§4.3 地下水数学模型及模拟方法 | 第49-51页 |
§4.4 地下水模型识别 | 第51-59页 |
4.4.1 水文地质参数分区 | 第51-55页 |
4.4.2 水文地质参数识别与检验 | 第55-59页 |
第五章 地下水渗流场预测与分析 | 第59-102页 |
§5.1 现状方案施工期渗流场特征 | 第59-72页 |
§5.2 现状方案运行期渗流场特征 | 第72-84页 |
§5.3 厂房整体抬高后渗流场模拟 | 第84-96页 |
5.3.1 施工期 | 第84-86页 |
5.3.2 运行期 | 第86-96页 |
§5.4 地下水的影响及工程优化分析 | 第96-102页 |
5.4.1 原设计方案条件下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 第96-98页 |
5.4.2 厂房整体抬高方案条件下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 第98-99页 |
5.4.3 地下水防治措施及建议 | 第99-101页 |
5.4.4 工程优化 | 第101-102页 |
第六章 工程建成情况 | 第102-105页 |
§6.1 各洞室施工开挖情况 | 第102页 |
§6.2 各洞室支护处理情况 | 第102-103页 |
§6.3 各洞室防渗处理情况 | 第103-10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05-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