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6-7页 |
|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一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 (一)理论意义 | 第11页 |
| (二)现实意义 | 第11页 |
| 二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 三.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 (一)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三)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伊朗货币银行体系 | 第15-18页 |
| 一 伊朗银行体系 | 第15-16页 |
| 二 伊朗中央银行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伊朗货币政策概述 | 第18-22页 |
| 一 货币政策目标 | 第18页 |
| 二 货币政策工具 | 第18-20页 |
| (一)直接货币政策工具 | 第18-19页 |
| (二)间接货币政策工具 | 第19-20页 |
| 三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第20-22页 |
| (一)资产价格途径 | 第20-21页 |
| (二)信用途径 | 第21-22页 |
| 第四章 伊朗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 第22-33页 |
| 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阶段(1989.3-1994.3)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 第22-25页 |
| (一)背景和政策目标 | 第22-23页 |
| (二)具体政策 | 第23-24页 |
| (三)效果评价 | 第24-25页 |
| 二 第二个五年计划阶段(1995.3-2000.3)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 第25-26页 |
| (一)背景和政策目标 | 第25页 |
| (二)具体政策 | 第25-26页 |
| (三)效果评价 | 第26页 |
| 三、第三个五年计划阶段(2000.3-2005.3)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 第26-29页 |
| (一)背景和政策目标 | 第26-27页 |
| (二)具体政策 | 第27-28页 |
| (三)效果评价 | 第28-29页 |
| 四、第四个五年计划阶段(2005.6-2010.6)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 第29-31页 |
| (一)背景和政策目标 | 第29页 |
| (二)具体政策 | 第29-30页 |
| (三)效果评价 | 第30-31页 |
| 五、第五个五年计划阶段(2010.11-2015.11)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 第31-33页 |
| (一)背景和政策目标 | 第31页 |
| (二)具体政策 | 第31-32页 |
| (三)效果评价 | 第32-33页 |
| 第五章 伊朗货币政策有效性评价和原因分析 | 第33-37页 |
| 一 有效性分析 | 第33-34页 |
| (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不可控性 | 第33页 |
| (二)货币政策工具的单一性 | 第33页 |
| (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健全 | 第33-34页 |
| (四)货币政策目标的短期性 | 第34页 |
| 二 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7-40页 |
| 一 研究结论 | 第37页 |
| 二 对中伊两国相关经济合作的建议 | 第37-40页 |
| (一)将货币政策纳入到对伊朗投资环境评价的范畴 | 第37-38页 |
| (二)要及时关注国际局势的变化,并前制定好应对机制 | 第38页 |
| (三)加强与伊朗政府的沟通,形成经济合作机制,改善中伊合作环境 | 第38页 |
| (四)削弱美元在中伊两国贸易结算中的主导地位,逐步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附录 | 第43-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