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特性数值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设计特点 | 第13-14页 |
1.4 高超声速飞行器外形的设计 | 第14-16页 |
1.4.1 升力体 | 第14页 |
1.4.2 翼身融合体 | 第14-15页 |
1.4.3 轴对称旋成体 | 第15页 |
1.4.4 乘波体 | 第15-16页 |
1.5 气动特性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第2章 气动特性的理论分析 | 第18-38页 |
2.1 气动特性的概述 | 第18-21页 |
2.1.1 高超声速流的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2.1.2 高超声速气动加热 | 第19-21页 |
2.2 边界层传热理论 | 第21-28页 |
2.2.1 温度边界层 | 第21-24页 |
2.2.2 高速、高温对边界层的影响 | 第24-28页 |
2.3 控制方程 | 第28-31页 |
2.4 湍流模型 | 第31-35页 |
2.4.1 Ryenolds应力模型 | 第32-34页 |
2.4.2 湍流粘性系数模型 | 第34-35页 |
2.5 k-ε两方程模型 | 第35-37页 |
2.5.1 定义 | 第35-36页 |
2.5.2 ε和k的控制方程 | 第36-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特性计算 | 第38-54页 |
3.1 简单乘波体前体的设计 | 第38-41页 |
3.1.1 流线追踪法 | 第38-40页 |
3.1.2 乘波体前体的设计 | 第40-41页 |
3.2 气动特性计算 | 第41-44页 |
3.2.1 升阻比 | 第41-42页 |
3.2.2 升力、阻力的求解 | 第42-44页 |
3.2.3 飞行器容积效率 | 第44页 |
3.2.4 波前波后气体参数变化 | 第44页 |
3.3 斜激波算例分析 | 第44-47页 |
3.3.1 斜激波理论计算 | 第44-45页 |
3.3.2 验证 | 第45-47页 |
3.4 定解条件 | 第47-49页 |
3.4.1 边界条件 | 第48页 |
3.4.2 初始条件 | 第48-49页 |
3.5 二维前体的算例分析 | 第49-53页 |
3.5.1 计算条件 | 第49页 |
3.5.2 计算结果 | 第49-5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数值模拟 | 第54-68页 |
4.1 计算模型 | 第54-55页 |
4.2 数值模拟和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4.3 模型优化 | 第57-62页 |
4.4 气动特性随攻角和喉道高度的变化 | 第62-65页 |
4.4.1 升阻比随攻角和喉道高度的变化 | 第62-64页 |
4.4.2 飞行器表面压力沿x方向的变化 | 第64-65页 |
4.5 三维模型验证 | 第65-6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