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论文的总体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论文的总体思路 | 第14页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特色 | 第15-16页 |
第2章 哈尔滨市人才服务局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现状分析 | 第16-22页 |
2.1 哈尔滨市人才服务局组织机构设置 | 第16页 |
2.2 哈尔滨市人才服务局人员情况 | 第16-17页 |
2.3 涉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有关处室及职能 | 第17页 |
2.4 哈尔滨市人才服务局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现状 | 第17-21页 |
2.4.1 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情况 | 第18-20页 |
2.4.2 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情况 | 第20页 |
2.4.3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情况 | 第20-21页 |
2.4.4 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情况 | 第21页 |
2.4.5 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统计情况 | 第21页 |
2.4.6 高校毕业生人事代理情况 | 第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哈尔滨市人才服务局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2-27页 |
3.1 哈尔滨市人才服务局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3.1.1 服务内容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 第22页 |
3.1.2 服务质量效果一般 | 第22-23页 |
3.1.3 服务方式手段落后 | 第23页 |
3.1.4 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 第23页 |
3.2 哈尔滨市人才服务局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3-26页 |
3.2.1 服务观念较为陈旧 | 第23-24页 |
3.2.2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 第24页 |
3.2.3 缺乏相应服务职能 | 第24-26页 |
3.2.4 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 第2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4章 哈尔滨市人才服务局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 第27-34页 |
4.1 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思路 | 第27-28页 |
4.1.1 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常态服务机制 | 第27页 |
4.1.2 打造为就业服务的现代化档案管理系统 | 第27页 |
4.1.3 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长效跟踪机制 | 第27-28页 |
4.2 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模式 | 第28-29页 |
4.2.1 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 | 第28页 |
4.2.2 转变市场资源配置方式 | 第28页 |
4.2.3 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宣传平台 | 第28-29页 |
4.3 丰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内容 | 第29页 |
4.3.1 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业务能手”进校园活动 | 第29页 |
4.3.2 开展“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进校园活动 | 第29页 |
4.3.3 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进校园活动 | 第29页 |
4.4 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新机制 | 第29-30页 |
4.4.1 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机制 | 第29-30页 |
4.4.2 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调研摸底机制 | 第30页 |
4.4.3 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途径 | 第30页 |
4.5 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手段方法 | 第30-31页 |
4.5.1 调整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政策 | 第30-31页 |
4.5.2 改进“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期满服务政策 | 第31页 |
4.5.3 形成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一对一”就业援助体系 | 第31页 |
4.5.4 开展好大学生创业大赛后续跟踪服务 | 第31页 |
4.6 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人员整体水平 | 第31-33页 |
4.6.1 完善就业服务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 | 第31-32页 |
4.6.2 鼓励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参加在职学习 | 第32页 |
4.6.3 开拓就业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眼界 | 第32页 |
4.6.4 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培训 | 第32-3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个人简历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