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袁中道山水文学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8页
    一、选题之缘起第10-12页
    二、研究现状分析第12-18页
第一章 袁中道的山水游踪与山水人生第18-31页
    第一节 情耽山水的早期东南之行第19-22页
        一、袁中道早年诗歌概观第19页
        二、袁中道的首次东南之行第19-22页
    第二节 仕隐矛盾的落榜之游第22-27页
        一、袁中道落第时间概观第22-23页
        二、时运不济意志消磨第23-24页
        三、落第后的国士之遇第24-27页
    第三节 禅悦山水的晚年山居之栖第27-31页
        一、袁氏家族的佛教氛围第27页
        二、山居禅悦避世缘第27-28页
        三、养病山水之间第28-29页
        四、选择“吏隐”第29-31页
第二章 袁中道山水文学中的山水审美对象第31-49页
    第一节 追新求奇:山行中的山水审美对象第32-41页
        一、晚明文人“追新求奇”的普遍心态第32页
        二、山水的整体与局部之美第32-34页
        三、水势、水色、水声之美第34-38页
        四、怪石之美第38-41页
    第二节 世俗与超越:舟游中的山水审美对象第41-49页
        一、袁中道的舟游心态第41-42页
        二、袁中道的舟游选择第42-44页
        三、袁中道舟游的审美超越第44-49页
第三章 袁中道山水文学的艺术审美观照第49-70页
    第一节 真、变、趣之间的关系第49-51页
    第二节 求真:山水审美主体的真性情第51-55页
        一、借山水地理考证抒真情第51-52页
        二、喜怒哀乐的自然流露第52-53页
        三、忏悔与反思第53-55页
    第三节 求变:山水审美的多种转变第55-63页
        一、袁中道文学观念的转变第55-56页
        二、袁中道山水审美心态的转变第56-58页
        三、袁中道山水审美角度的多变第58-60页
        四、袁中道山水文学形式的多变第60-63页
    第四节 求趣:山水审美中的自然之趣与世俗之趣第63-70页
        一、袁氏兄弟对“趣”观念的离合第63-64页
        二、袁中道山水中的情趣第64-70页
第四章 袁中道山水文学中的独特地域特色第70-81页
    第一节 佛道文化杂糅的地理文化空间第70-74页
        一、神话传说与道教文化第70-71页
        二、禅宗道场与佛教文化第71-74页
    第二节 北地风光的江南之美第74-76页
    第三节 山水的人文地理考证第76-81页
        一、丰富的山水人文第76-78页
        二、山水扬名第78-81页
结语第81-82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82-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张爱玲小说中的佣人形象
下一篇:客家文学批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