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 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14-17页 |
1.3.1 政府角色理论 | 第14-15页 |
1.3.2 政府治理理论 | 第15页 |
1.3.3 金融约束理论 | 第15-16页 |
1.3.4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16-17页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的思路 | 第17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四川省金融办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案例描述 | 第18-29页 |
2.1 四川省金融办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背景 | 第18-21页 |
2.1.1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演进历程 | 第18-19页 |
2.1.2 四川省金融办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历史沿革 | 第19-21页 |
2.2 四川省金融办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具体做法 | 第21-25页 |
2.2.1“发起设立”监管制 | 第21-22页 |
2.2.2“日常监管”制 | 第22-23页 |
2.2.3“退出监管”制 | 第23-25页 |
2.3 四川省金融办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成效 | 第25-26页 |
2.3.1 四川小额贷款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 第25页 |
2.3.2 有效支持小微、“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 | 第25-26页 |
2.3.3 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 第26页 |
2.4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27页 |
2.5 四川省金融办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典型性分析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四川省金融办对小额贷款公司实行分类监管的分析 | 第29-35页 |
3.1 四川省金融办开展小贷公司评级分类的分析 | 第29-32页 |
3.1.1 评级原则及工作流程 | 第29页 |
3.1.2 评级的指标体系设置 | 第29-31页 |
3.1.3 等级评定 | 第31-32页 |
3.2 四川省金融办对小贷公司实行分类监管的效果 | 第32-33页 |
3.2.1 有利于政府制定和完善小贷公司监管政策 | 第32页 |
3.2.2 有利于小额贷款公司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 第32页 |
3.2.3 有利于消费者和投资者理性选择小贷公司 | 第32-33页 |
3.2.4 有利于防止民间金融风险向银行体系扩散 | 第33页 |
3.3 监管评级存在的局限性 | 第33页 |
3.4 完善四川省金融办对小额贷款公司实行分类监管的建议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四川省金融办指导小贷公司进行行业自律监管的分析 | 第35-41页 |
4.1 四川省金融办指导小贷公司进行行业自律监管的具体做法 | 第35-38页 |
4.1.1 指导开展行业自律与管理 | 第35-36页 |
4.1.2 引导开展从业人员自律与管理 | 第36-37页 |
4.1.3 加强协会自律与政策服务 | 第37-38页 |
4.2 四川省金融办指导小贷公司进行行业自律监管的绩效分析 | 第38-39页 |
4.3 强化四川省金融办指导小贷公司进行行业自律监管的建议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四川省金融办建立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体系的分析 | 第41-46页 |
5.1 四川省金融办建立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体系的具体做法 | 第41-43页 |
5.1.1 积极推动建立健全专门的小贷征信体系 | 第41-42页 |
5.1.2 建立小贷行业预警中心 | 第42页 |
5.1.3 限制小贷行业风险集中度 | 第42-43页 |
5.1.4 指导小额贷款公司构建适合自身情况的风险评估、评价模型 | 第43页 |
5.2 四川省金融办建立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体系的绩效分析 | 第43-44页 |
5.3 强化四川省金融办建立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议 | 第44-46页 |
第六章 经验与借鉴 | 第46-4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