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股东代表诉讼概述 | 第11-19页 |
·股东代表诉讼的概念 | 第11页 |
·股东代表诉讼的特征 | 第11-12页 |
·股东代表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 | 第12-14页 |
·股东代表诉讼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 第14-16页 |
·股东代表诉讼的起源 | 第14-15页 |
·股东代表诉讼的历史发展 | 第15-16页 |
·股东代表诉讼的功能 | 第16-19页 |
·事后救济功能 | 第16-17页 |
·事前预防功能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境外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制度比较研究 | 第19-26页 |
·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与被告 | 第19-20页 |
·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 | 第19-20页 |
·持股时间限制 | 第19页 |
·持股数量和比例的限制 | 第19-20页 |
·持股类别的限制 | 第20页 |
·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 | 第20页 |
·其他股东和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 第20-22页 |
·其他股东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 第20-21页 |
·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 第21-22页 |
·原告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激励措施和制约措施 | 第22-26页 |
·激励措施 | 第22-23页 |
·原告股东诉讼费用承担 | 第22页 |
·原告股东诉讼费用补偿 | 第22-23页 |
·制约措施 | 第23-26页 |
·前置程序 | 第23-24页 |
·费用担保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制度的立法和司法实践 | 第26-32页 |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制度的立法情况 | 第26-27页 |
·《公司法》修改前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制度的立法情况 | 第26页 |
·目前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6-27页 |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制度的司法实践 | 第27-29页 |
·我国现有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制度的进步和缺陷 | 第29-32页 |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制度的进步 | 第29-30页 |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制度的缺陷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制度的完善 | 第32-43页 |
·完善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制度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 | 第32-34页 |
·完善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制度的重要意义 | 第32-33页 |
·完善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制度的指导思想 | 第33-34页 |
·完善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制度的具体措施 | 第34-43页 |
·明确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资格 | 第34-35页 |
·完善原告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制约措施和激励措施 | 第35-38页 |
·正确处理原告股东诉讼请求的合并 | 第38-39页 |
·明确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范围 | 第39-41页 |
·允许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提起反诉 | 第41页 |
·确立其他股东与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