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星载SAR图像的预处理及软件平台搭建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1.1 山区星载SAR图像预处理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山区星载SAR图像预处理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1 相干斑滤波处理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几何校正处理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SAR图像相干斑滤波 | 第14-32页 | 
| 2.1 相干斑的简述 | 第14-16页 | 
| 2.2 相干斑的统计特性 | 第16-18页 | 
| 2.3 相干斑的抑制 | 第18-27页 | 
| 2.3.1 多视处理技术 | 第18-21页 | 
| 2.3.2 基于估计理论的空域滤波算法 | 第21-27页 | 
| 2.3.2.1 LEE滤波 | 第21-23页 | 
| 2.3.2.2 GAMMA-MAP滤波 | 第23-27页 | 
| 2.4 相干斑抑制效果的评估准则 | 第27-29页 | 
| 2.5 结果与分析 | 第29-30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SAR图像的地形校正 | 第32-59页 | 
| 3.1 几何形变的基本原理 | 第32-34页 | 
| 3.2 几何校正方法 | 第34-36页 | 
| 3.2.1 基于多项式定位模型的校正方法 | 第34-36页 | 
| 3.2.2 基于共线方程的校正方法 | 第36页 | 
| 3.3 距离多普勒定位模型 | 第36-43页 | 
| 3.3.1 RD模型的建立 | 第37-38页 | 
| 3.3.2 地理坐标的转换 | 第38-41页 | 
| 3.3.3 卫星状态矢量的计算 | 第41-42页 | 
| 3.3.4 相关参数的提取 | 第42-43页 | 
| 3.4 基于DEM的SAR图像模拟 | 第43-48页 | 
| 3.4.1 图像像点位置的模拟计算 | 第43-44页 | 
| 3.4.2 像点的灰度模拟 | 第44-45页 | 
| 3.4.3 DEM的插值处理 | 第45-48页 | 
| 3.4.3.1 双线性插值 | 第46-47页 | 
| 3.4.3.2 分形插值 | 第47-48页 | 
| 3.5 地形校正 | 第48-50页 | 
| 3.6 结果与分析 | 第50-58页 | 
| 3.6.1 DEM对模拟计算的影响 | 第52-54页 | 
| 3.6.2 后向散射模型对模拟计算的影响 | 第54-55页 | 
| 3.6.3 模拟SAR图像与真实SAR图像的配准 | 第55-56页 | 
| 3.6.4 校正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四章 基于IDL的软件平台搭建 | 第59-70页 | 
| 4.1 IDL语言简述 | 第59-60页 | 
| 4.2 软件平台的设计 | 第60-69页 | 
| 4.2.1 图像基本处理模块 | 第61-62页 | 
| 4.2.2 SAR图像处理模块 | 第62-64页 | 
| 4.2.3 地形校正处理模块 | 第64-69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 5.1 全文总结 | 第70页 |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