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缩略词列表 | 第6-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5页 |
1.1 具有杀线虫活性的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1.2 肉桂酸及其衍生物的活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第10-16页 |
1.2.1 具有杀虫活性的肉桂酸及其衍生物 | 第10-11页 |
1.2.2 具有抗菌活性的肉桂酸及其衍生物 | 第11-13页 |
1.2.3 具有其它生物活性的肉桂酸及其衍生物 | 第13-16页 |
1.3 1,3,4-噁二唑类化合物的活性研究进展 | 第16-24页 |
1.3.1 具有杀虫活性的 1,3,4-噁二唑类化合物 | 第16-18页 |
1.3.2 具有抑菌活性的 1,3,4-噁二唑类化合物 | 第18-22页 |
1.3.3 具有其它活性的 1,3,4-噁二唑类化合物 | 第22-24页 |
1.4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论文设计思想及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2.1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页 |
2.2 本课题设计思想 | 第25-26页 |
2.3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27-43页 |
3.1 仪器及试剂 | 第27页 |
3.2 重要中间体的合成 | 第27-30页 |
3.2.1 肉桂酰肼的合成 | 第27-29页 |
3.2.2 中间体3的合成 | 第29-30页 |
3.3 目标化合物 4a-4z的合成 | 第30-38页 |
3.4 杀线虫生物活性测试 | 第38-41页 |
3.4.1 试验试剂和材料 | 第38页 |
3.4.2 柑橘线虫的提取、分离与培养 | 第38-40页 |
3.4.3 南方根结线虫的提取、分离与培养 | 第40-41页 |
3.4.4 柑橘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毒杀活性测定方法 | 第41页 |
3.4.5 线虫的LC_(50)值测定 | 第41页 |
3.5 3D-QSAR模型 | 第41-43页 |
3.5.1 3D-QSAR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3.5.2 CoMFA模型和CoMSIA模型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3-53页 |
4.1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与条件优化 | 第43-44页 |
4.2 目标化合物的波谱解析 | 第44页 |
4.3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 | 第44-48页 |
4.3.1 目标化合物对柑橘线虫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 | 第44-46页 |
4.3.2 目标化合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 | 第46-47页 |
4.3.3 目标化合物对柑橘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的LC_(50)测定值 | 第47-48页 |
4.4 3D-QSAR的研究结果 | 第48-53页 |
4.4.1 分子的叠合 | 第48-49页 |
4.4.2 Co MFA和CoMSIA模型参数表 | 第49页 |
4.4.3 Co MFA和CoMSIA模型三维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4.4.4 Co MFA和CoMSIA模型的活性预测 | 第50-52页 |
4.4.5 更高活性化合物的预测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3-55页 |
5.1 结果 | 第53页 |
5.2 创新点 | 第53-54页 |
5.3 不足之处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附录 | 第63-64页 |
附图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