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说明 | 第8-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1.1 大气颗粒物概述 | 第10-12页 |
1.2 多环芳烃概述 | 第12-16页 |
1.3 多环芳烃分析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1.3.1 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 第16-17页 |
1.3.2 国内外研究中常用的预处理方法 | 第17-20页 |
1.3.3 国内外研究中常用的检测方法 | 第20-22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第2章 大气颗粒物 PM_(10)和 PM_(2.5)中多环芳烃 ASE-UPLC-PDA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3-44页 |
2.1 前言 | 第23-24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2.2.1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4页 |
2.2.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4页 |
2.2.3 PAHs 标准品 | 第24-2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2.3.1 样品分析流程图 | 第25-26页 |
2.3.2 PM_(10)和 PM_(2.5)样品的采集 | 第26页 |
2.3.3 PM_(10)和 PM_(2.5)样品中 PAHs 的提取 | 第26页 |
2.3.4 样品萃取液的浓缩 | 第26页 |
2.3.5 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 第26-27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7-44页 |
2.4.1 16 种 PAHs 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 第27-34页 |
2.4.1.1 UPLC 分离柱柱长的选择 | 第27-28页 |
2.4.1.2 检测波长选择 | 第28-31页 |
2.4.1.3 梯度洗脱程序的优化 | 第31-32页 |
2.4.1.4 柱温的优化 | 第32-34页 |
2.4.2 样品提取方式的选择和提取条件的优化 | 第34-38页 |
2.4.2.1 样品提取方式的选择 | 第34-35页 |
2.4.2.2 提取溶剂的选择 | 第35-36页 |
2.4.2.3 提取温度的优化 | 第36页 |
2.4.2.4 静态萃取时间的优化 | 第36-37页 |
2.4.2.5 静态萃取次数的优化 | 第37-38页 |
2.4.3 样品提取液净化过程的必要性探究 | 第38-41页 |
2.4.4 方法的验证实验 | 第41-44页 |
2.4.4.1 方法检出限 | 第41页 |
2.4.4.2 方法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范围 | 第41-42页 |
2.4.4.3 方法精密度和回收率 | 第42-44页 |
第3章 UPLC 法与 HPLC 法测定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比较 | 第44-56页 |
3.1 HPLC 法检测 16 种 PAHs | 第44-48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3.1.1.1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44-45页 |
3.1.1.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45页 |
3.1.1.3 PAHs 标准品 | 第45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45-48页 |
3.1.2.1 样品分析流程图 | 第45-47页 |
3.1.2.2 PM_(10)和 PM_(2.5)样品的采集 | 第47页 |
3.1.2.3 PM_(10)和 PM_(2.5)样品中 PAHs 的提取 | 第47页 |
3.1.2.4 样品萃取液的浓缩 | 第47页 |
3.1.2.5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 第47-48页 |
3.2 HPLC 法实验结果 | 第48-51页 |
3.2.1 检出限 | 第48-49页 |
3.2.2 方法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范围 | 第49-50页 |
3.2.3 方法精密度和回收率 | 第50-51页 |
3.3 UPLC 法与 HPLC 法的比较 | 第51-55页 |
3.3.1 分离效率的比较 | 第51页 |
3.3.2 检出限的比较 | 第51-52页 |
3.3.3 线性范围的比较 | 第52-54页 |
3.3.4 回收率和精密度的比较 | 第54-55页 |
3.4 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ASE-UPLC-PDA 法检测 PAHs 的实际应用 | 第56-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