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体育建筑论文

城市空间视角下的体育中心设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1.1 多种社会因素推动下的体育中心发展第10-11页
        1.1.2 国内体育中心发展的特点第11-12页
        1.1.3 体育中心规划设计的特殊性第12-13页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第13-16页
        1.2.1 相关概念第13-16页
        1.2.2 研究对象第16页
        1.2.3 研究内容第16页
    1.3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1 文献研究法第17-18页
        1.4.2 系统分析法第18页
        1.4.3 逻辑归纳法第18页
        1.4.4 双向取证法第18页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8-23页
        1.5.1 国内外关于体育中心的研究第18-20页
        1.5.2 国内外对城市空间的研究第20-23页
    1.6 论文框架第23-25页
第二章 体育中心的发展及现状第25-48页
    2.1 国外体育中心的建设发展第25-29页
    2.2 国内体育中心的建设发展第29-36页
    2.3 我国体育中心的现状与不足第36-39页
    2.4 独立的建筑第39-48页
第三章 体育中心功能方面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第48-59页
    3.1 引言第48-49页
    3.2 功能布局与城市公共空间第49-53页
        3.2.1 功能构成第50-51页
        3.2.2 内部功能布局第51-53页
        3.2.3 内部功能与外部片区第53页
    3.3 交通停车与城市公共空间第53-57页
        3.3.1 交通形式分类第54页
        3.3.2 内部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第54-55页
        3.3.3 内部交通组织第55-56页
        3.3.4 停车方式组织与停车空间第56-57页
    3.4 对比案例——龙华文体中心投标方案第57-59页
第四章 体育中心形式方面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第59-71页
    4.1 体量形态与城市公共空间第59-65页
        4.1.1 建筑体量与城市公共空间第59-63页
        4.1.2 建筑界面与城市公共空间第63-64页
        4.1.3 建筑形态第64-65页
    4.2 景观营造第65-68页
        4.2.1 景观意义第65-66页
        4.2.2 景观尺度第66-68页
        4.2.3 景观节点第68页
    4.3 空间序列与城市公共空间第68-69页
        4.3.1 空间的组合第68-69页
        4.3.2 空间的序列第69页
    4.4 对比案例——龙华文体中心投标方案第69-71页
第五章 体育中心社会方面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第71-88页
    5.1 活动运营与城市公共空间第71-75页
        5.1.1 相关活动与功能第72-74页
        5.1.2 运营管理模式第74-75页
    5.2 标识小品与城市公共空间第75-77页
        5.2.1 标识系统第75-76页
        5.2.2 城市家具与景观小品第76-77页
    5.3 意义象征与场所营造第77-83页
        5.3.1 建筑及空间的意义和象征第78-79页
        5.3.2 场所与场所精神第79-80页
        5.3.3 场所的形成第80-81页
        5.3.4 场所的营造第81-83页
    5.4 对比案例一——杭州黄龙体育中心第83-84页
    5.5 对比案例二——深圳湾体育中心第84-88页
第六章 塑造富有活力的城市空间第88-108页
    6.1 项目反思第88-89页
    6.2 系统整合的设计思路第89-91页
    6.3 独立的建筑与系统整合之辩第91-94页
    6.4 设计策略建议第94-108页
        6.4.1 优化建筑体量及其布局第95-99页
        6.4.2 整合公共空间和城市界面第99-102页
        6.4.3 关联功能布局与周边片区第102-103页
        6.4.4 完善交通路网结构第103-105页
        6.4.5 综合市民活动与运营管理第105-108页
结语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4页
附录第114-12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1-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附件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三境界”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解读
下一篇:建筑施工场地动态布置方案评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