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发电机、大型发电机组(总论)论文--风力发电机论文

直驱式风电机组轴承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风力产业的意义与前景第11-14页
        1.1.1 风电产业的意义第11-12页
        1.1.2 风电产业的前景第12-13页
        1.1.3 直驱式风电机组优势第13-14页
    1.2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4-16页
    1.3 风电机组轴承的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的研究现状第16-20页
        1.3.1 风电机组轴承检测技术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2 风电机组振动监测设备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3 风电机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的安排第20-23页
第二章 直驱式风电机组轴承运行特点及振动故障机理第23-39页
    2.1 直驱式风电机组轴承的特点第23-27页
        2.1.1 工况条件第23-24页
        2.1.2 偏航、变桨轴承的特点第24-26页
        2.1.3 主轴轴承的特点第26-27页
    2.2 直驱式风电机组轴承载荷特点第27-29页
    2.3 直驱式风电机组轴承的振动故障特征第29-37页
        2.3.1 风电轴承的振动机理第29-31页
        2.3.2 风电机组轴承故障第31-33页
        2.3.3 风电轴承的故障诊断机理第33-35页
        2.3.4 风电轴承故障振动的信号特点第35-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直驱式风电机组轴承振动监测系统搭建第39-49页
    3.1 直驱式风电机组振动测试系统的组成第39页
    3.2 监测传感器第39-43页
        3.2.1 传感器的选择第40-41页
        3.2.2 传感器的技术性能指标第41-42页
        3.2.3 传感器的安装第42-43页
    3.3 监测测点的选取第43-45页
    3.4 测试对象的相关分析及参数确定第45-46页
    3.5 信号的调理和数据的采集第46-47页
        3.5.1 信号的调理第46-47页
        3.5.2 数据采集第47页
    3.6 风电轴承振动测试系统搭建图第47页
    3.7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风电机组轴承故障振动诊断方法研究第49-59页
    4.1 风电机组轴承振动信号的时域分析法第49-52页
        4.1.1 时域统计指标第49-50页
        4.1.2 风电轴承的时域分析第50-52页
    4.2 风电机组轴承振动信号的频域处理方法第52-56页
        4.2.1 频谱分析理论第52-54页
        4.2.2 风电轴承振动信号频谱的频率结构第54页
        4.2.3 风电轴承的频谱分析第54-56页
    4.3 振动信号的倒频谱分析第56-57页
    4.4 振动信号的包络分析第57-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基于倒频谱的风电机组轴承实例特征分析第59-69页
    5.1 倒频谱分析理论第59-60页
        5.1.1 倒频谱的概述第59页
        5.1.2 倒频谱的定义第59-60页
    5.2 基于倒频谱分析在风电轴承的故障特征第60-62页
        5.2.1 轴承特征在倒频谱中提取方法第60-61页
        5.2.2 基于倒频谱分析的特点第61-62页
    5.3 基于倒频谱的直驱式风电机组轴承的故障诊断研究第62-68页
        5.3.1 主轴轴承的倒频谱分析第62-63页
        5.3.2 偏航轴承的倒频谱分析第63-65页
        5.3.3 偏航轴承的广义倒频谱分析第65-68页
    5.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基于包络谱分析的风电机组轴承实例特征分析第69-77页
    6.1 包络谱分析基础第69-71页
        6.1.1 包络分析方法第69页
        6.1.2 基于Hilbert变换第69-71页
        6.1.3 轴承包络解调分析原理第71页
    6.2 包络谱方法的实例分析第71-75页
        6.2.1 主轴轴承的包络谱分析第71-73页
        6.2.2 偏航轴承的包络谱分析第73-75页
        6.2.3 包络分析的局限性第75页
    6.3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7-79页
    7.1 全文工作总结第77-78页
    7.2 研究工作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DG的配电网故障定位及微电网接地方式研究
下一篇:永磁同步电机的参数辨识及其模型预测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