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24页 |
1.1 水环境氮素的污染和降解 | 第8-10页 |
1.1.1 水环境氮素的污染 | 第8页 |
1.1.2 水环境氮素的降解 | 第8-10页 |
1.2 人工湿地处理工艺 | 第10-16页 |
1.2.1 人工湿地定义及组成 | 第11-12页 |
1.2.2 人工湿地的分类 | 第12-13页 |
1.2.3 人工湿地脱氮机理 | 第13-16页 |
1.3 人工湿地厌氧氨氧化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3.1 厌氧氨氧化概述 | 第16-17页 |
1.3.2 厌氧氨氧化菌的分子鉴定 | 第17-19页 |
1.3.3 厌氧氨氧化的~(15)N 同位素标记测定 | 第19-20页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0-24页 |
1.4.1 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目的 | 第20-21页 |
1.4.2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1页 |
1.4.3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2 清河农业园人工湿地污水厂介绍及研究方法 | 第24-38页 |
2.1 清河农业园人工湿地污水厂介绍 | 第24-30页 |
2.1.1 清河农业园人工湿地污水厂概况 | 第24页 |
2.1.2 清河片农业园人工湿地污水厂工艺流程 | 第24-25页 |
2.1.3 清河片农业园人工湿地污水厂主要构筑物参数 | 第25-30页 |
2.2 实验设计和测试方法 | 第30-38页 |
2.2.1 人工湿地污水厂日常运行监测设计 | 第30-32页 |
2.2.2 厌氧氨氧化细菌鉴定 | 第32-35页 |
2.2.3 ~(15)N 同位素标记测试 | 第35-38页 |
3 清河农业园区人工湿地污水厂运行效果分析 | 第38-56页 |
3.1 复合型人工湿地沿程各构筑物运行规律 | 第38-47页 |
3.1.1 各构筑物理化指标变化规律 | 第38-41页 |
3.1.2 各构筑物非氮素污染物分布规律 | 第41-44页 |
3.1.3 各构筑物氮素污染物分布规律 | 第44-47页 |
3.2 新型侧向潜流湿地运行规律 | 第47-54页 |
3.2.1 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 | 第47-50页 |
3.2.2 非氮素常规指标的变化规律 | 第50-51页 |
3.2.3 氮素形态空间分布规律 | 第51-54页 |
3.3 小结 | 第54-56页 |
4 新型侧向潜流湿地厌氧氨氧化菌鉴定实验 | 第56-68页 |
4.1 结果分析 | 第56-64页 |
4.1.1 呼吸瓶压力测试 | 第56-57页 |
4.1.2 水体氮的测试 | 第57-58页 |
4.1.3 固态氮的测试 | 第58-59页 |
4.1.4 气态氮的测试 | 第59-61页 |
4.1.5 DNA 生物鉴定实验 | 第61-64页 |
4.2 讨论 | 第64-65页 |
4.2.1 微生物种群属性 | 第64页 |
4.2.2 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 | 第64-65页 |
4.3 小结 | 第65-68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68-70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8页 |
5.2 建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2页 |
附录 | 第82-83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82-83页 |
附件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