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

多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与生物医学应用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5页
    1.1 生物医学应用纳米材料合成第15-17页
    1.2 纳米材料生物医学应用第17-24页
        1.2.1 医学影像第17-18页
        1.2.2 药物载体第18-20页
        1.2.3 光热治疗第20-22页
        1.2.4 抗菌第22-24页
    1.3 生物医用多功能纳米材料研究现状第24-25页
第二章 合成叶酸修饰的QD/SiO_2ZrO_2纳米复合材料用于肿瘤靶向的荧光/CT双模态成像第25-36页
    2.1 前言第25-27页
    2.2 实验部分第27-29页
        2.2.1 材料第27页
        2.2.2 合成QD/SiO_2核壳结构第27页
        2.2.3 合成QD/SiO_2/ZrO_2核-壳-壳结构第27页
        2.2.4 合成叶酸修饰的QD/SiO_2/ZrO_2-FA第27-28页
        2.2.5 表征第28页
        2.2.6 细胞培养和体外细胞毒性评价第28页
        2.2.8 体外荧光成像第28页
        2.2.9 溶液中CT和荧光性能评价第28-2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9-34页
        2.3.1 合成和表征第29-31页
        2.3.2 纳米材料水溶液的荧光性能和CT造影效果第31-32页
        2.3.3 体外细胞毒性评价第32-33页
        2.3.4 体外荧光成像第33-34页
        2.3.5 统计学分析第34页
    2.4 总结第34-36页
第三章 合成纵横比可调节的硫化铋纳米材料用于PA/CT双模态成像指导的光热治疗第36-46页
    3.1 前言第36-37页
    3.2 实验部分第37-39页
        3.2.1 材料第37页
        3.2.2 合成硫化铋纳米材料第37页
        3.2.3 表征第37-38页
        3.2.4 光热转换性能评估第38页
        3.2.5 细胞培养第38页
        3.2.6 细胞毒性评价和光热治疗效果评价第38页
        3.2.7 CT和PA造影效果评价第38-39页
        3.2.8 统计学分析第39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39-45页
        3.3.1 合成与表征第39-42页
        3.3.2 光热性能评价和光热转换效率计算第42-43页
        3.3.3 细胞毒性和光热治疗效果评价第43-44页
        3.3.4 在水溶液中光声和CT造影效果第44-45页
    3.4 总结第45-46页
第四章 聚多巴胺掺杂的介孔二氧化硅覆盖还原氧化石墨烯用于化疗和光热协同治疗第46-57页
    4.1 前言第46-47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47-50页
        4.2.1 材料第47页
        4.2.2 rGO/MSN/PDA (GSP)纳米片合成第47-48页
        4.2.3 负载DOX(GSPD)第48页
        4.2.4 计算载药量第48页
        4.2.5 合成FITC标记的rGO/MSN/PDA纳米片(GSPDF)第48页
        4.2.6 表征第48-49页
        4.2.7 光热性能评价第49页
        4.2.8 细胞培养第49页
        4.2.9 体外细胞摄入和定位分析第49页
        4.2.10 细胞毒性评价和光热化疗协同测试第49页
        4.2.11 统计学分析第49-50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50-56页
        4.3.1 合成和表征第50-51页
        4.3.2 GSP载药性能第51-52页
        4.3.3 光热性能评价第52-53页
        4.3.4 体外细胞毒性和光热协同治疗效果第53-54页
        4.3.5 纳米材料的细胞摄入和定位第54-55页
        4.3.6 体外光声测试第55-56页
    4.4 总结第56-57页
第五章 银纳米颗粒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覆盖还原氧化石墨烯通过光热协同增强抗菌性能第57-69页
    5.1 前言第57-58页
    5.2 实验部分第58-61页
        5.2.1 材料第58-59页
        5.2.2 合成氧化石墨烯(GO)第59页
        5.2.3 合成介孔二氧化硅覆盖氧化石墨烯(GO/MSN)第59页
        5.2.4 合成银纳米颗粒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覆盖还原氧化石墨烯(rGO/MSN/PDA)第59-60页
        5.2.5 表征第60页
        5.2.6 细胞培养和毒性评价第60页
        5.2.7 细菌培养和抗菌测试第60-61页
        5.2.8 光热性能评价第61页
        5.2.9 光热协同抗菌性能评价第61页
        5.2.10 统计学分析第61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1-68页
        5.3.1 rGO/MSN/Ag纳米片合成与表征第61-64页
        5.3.2 光热性能评价第64-65页
        5.3.3 抗菌性能第65-66页
        5.3.4 光热协同抗菌第66-67页
        5.3.5 细胞毒性评价第67-68页
    5.4 总结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87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效性PAI-1抑制剂的设计及分子药理活性研究
下一篇:老年高位胆管梗阻右侧单通道胆道双支架植入内引流及老年共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