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多种重金属对发光菌联合毒性特征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重金属污染概述第11-12页
        1.1.1 重金属污染的定义及来源第11页
        1.1.2 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危害第11-12页
    1.2 重金属毒性测试方法第12-15页
        1.2.1 重金属毒性测试一般方法第12-13页
        1.2.2 重金属发光菌急性毒性测试方法第13-15页
    1.3 环境中的联合毒性作用第15-18页
        1.3.1 联合毒性作用的分类第15-16页
        1.3.2 联合毒性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第16-18页
    1.4 联合作用评价体系第18页
    1.5 BP神经网络(BP-ANN)及其在环境相关领域的应用第18-20页
        1.5.1 人工神经网络第18页
        1.5.2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第18-19页
        1.5.3 BP-ANN在环境相关领域的应用第19-20页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0-23页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页
        1.6.2 研究内容第20-23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3-27页
    2.1 主要试剂第23页
    2.2 主要仪器第23-24页
    2.3 实验方法第24-26页
        2.3.1 发光菌的复苏第24页
        2.3.2 重金属对发光菌的毒性测试第24-25页
        2.3.3 毒性数据表征第25-26页
    2.4 实验安排第26-27页
第3章 8种重金属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效应研究第27-37页
    3.1 研究方法第27页
    3.2 固定比率实验分析第27-32页
        3.2.1 固定比率实验设计第27-29页
        3.2.2 混合体系剂量-效应曲线第29-31页
        3.2.3 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作用第31-32页
    3.3 正交试验分析第32-35页
        3.3.1 正交试验设计第32-34页
        3.3.2 8种重金属对发光菌联合毒性显著性分析第34-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4章 Pb~(2+)、Cr~(3+)、Co~(2+)和Ni~(2+)联合毒性的析因实验研究第37-51页
    4.1 析因实验设计第37-38页
    4.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4种重金属联合毒性效应第38-42页
        4.2.1 重金属对发光菌联合毒性效应回归模型的构建和分析第38-41页
        4.2.2 重金属联合毒性的回归模型的检验第41-42页
    4.3 基于BP-ANN的重金属混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模型第42-46页
        4.3.1 重金属对发光菌联合毒性的BP-ANN模型的构建和分析第42-45页
        4.3.2 重金属联合毒性的BP-ANN模型的检验第45-46页
    4.4 对比回归模型与BP-ANN模型对重金属联合毒性的预测能力第46-48页
    4.5 BP-ANN模型对重金属联合毒性的模拟和预测第48-49页
    4.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51-53页
    5.1 总结第51-52页
    5.2 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1-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作者简介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株糖蜜乙醇高产酵母的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
下一篇:FGFs/FGFR3与1,25(OH)2D3/VDR信号通路的交互作用及其在软骨发育中的作用及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