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文献分析法 | 第17-18页 |
1.3.2 实地调查法 | 第18页 |
1.3.3 系统分析法 | 第18页 |
1.3.4 图表法 | 第18页 |
1.3.5 实证分析法 | 第18-19页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 第21-30页 |
2.1. 相关理论借鉴 | 第21-23页 |
2.1.1 点-轴理论 | 第21页 |
2.1.2 核心-边缘理论 | 第21-22页 |
2.1.3 旅游系统理论 | 第22页 |
2.1.4 哈格特空间结构理论 | 第22-23页 |
2.1.5 旅游中心地理论 | 第23页 |
2.2 相关概念解读 | 第23-30页 |
2.2.1 旅游(目的)地系统 | 第23-24页 |
2.2.2 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 | 第24-30页 |
第3章 云南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 第30-54页 |
3.1 典型年份云南省内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分析 | 第30-38页 |
3.1.1 研究方法 | 第30-33页 |
3.1.2 1988 年云南省内旅游经济联系强度 | 第33-34页 |
3.1.3 1999 年云南省内旅游经济联系强度 | 第34-36页 |
3.1.4 2010 年云南省内旅游经济联系强度 | 第36-38页 |
3.2 典型年份云南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 第38-49页 |
3.2.1 1988 年云南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特征 | 第38-39页 |
3.2.2 1999 年云南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特征 | 第39-43页 |
3.2.3 2010 年云南省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特征 | 第43-49页 |
3.3 云南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演变总体特征 | 第49-54页 |
3.3.1 阶段性 | 第49-50页 |
3.3.2 等级性 | 第50页 |
3.3.3 中心指向性 | 第50-51页 |
3.3.4 资源指向性 | 第51-52页 |
3.3.5 交通指向性 | 第52-53页 |
3.3.6 民族地区指向性 | 第53-54页 |
第4章 云南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4-61页 |
4.1 旅游资源条件 | 第54-57页 |
4.2 交通条件 | 第57-58页 |
4.3 经济条件 | 第58页 |
4.4 政策条件 | 第58-61页 |
第5章 云南省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 第61-70页 |
5.1 优化目标及原则 | 第61-62页 |
5.1.1 优化目标 | 第61页 |
5.1.2 优化原则 | 第61-62页 |
5.2 云南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 第62-70页 |
5.2.1 优化主要旅游节点,增加旅游极核数量 | 第62-65页 |
5.2.2 提高交通设施水平,促进旅游轴线发展 | 第65-67页 |
5.2.3 促进欠发达旅游区发展,加强省内旅游发展一体化 | 第67-68页 |
5.2.4 积极推进省与省、省与周边国家旅游合作,促进区域旅游互补发展 | 第68-70页 |
第6章 结论与探讨 | 第70-73页 |
6.1 基本结论 | 第70-71页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与课题研究情况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