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油气加工厂机械设备论文

工业催化裂化装置反再系统建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目录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1 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催化裂化技术进展第10-15页
    1.3 催化裂化建模研究进展第15-19页
        1.3.1 催化裂化统计模型第15-16页
        1.3.2 催化裂化机理模型第16-18页
        1.3.3 催化裂化混合型模型第18-19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催化裂化 MIP 反再系统神经网络统计模型第20-38页
    2.1 MIP 工艺简介第20-21页
    2.2 数据挖掘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第21-24页
        2.2.1 数据挖掘技术第21-22页
        2.2.3 人工神经网络第22-24页
    2.3 催化裂化反再系统的变量分析和挑选第24-29页
        2.3.1 变量分析第24-27页
        2.3.2 变量选择第27-29页
    2.4 建模第29-33页
        2.4.1 数据采集第30-31页
        2.4.2 数据分析第31-32页
        2.4.3 构造神经网络第32-33页
    2.5 操作优化第33-35页
    2.6 MIP 反再系统神经网络统计模型第35-36页
    2.7 模型应用第36-38页
第三章 改进的催化裂化十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第38-65页
    3.1 反应机理第39-44页
        3.1.1 催化裂化反应历程及特点第39-41页
        3.1.2 催化裂化反应类型第41-44页
    3.2 集总划分第44-45页
    3.3 集总反应网络第45-48页
    3.4 建立模型第48-56页
        3.4.1 质量平衡第48-51页
        3.4.2 能量平衡第51-55页
        3.4.3 两段提升管模型第55-56页
    3.5 确定动力学模型参数第56-65页
        3.5.1 动力学参数估计的具体思路第56-57页
        3.5.2 数据采集第57-59页
        3.5.3 动力学参数的求取第59-61页
        3.5.4 动力学参数估计的结果与讨论第61-65页
第四章 混合模型第65-72页
    4.1 并联混合模型第65-66页
    4.2 串联混合模型第66-68页
    4.3 小结第68-69页
    4.4 应用实例第69-72页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结论第72页
    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8-80页
致谢第80-81页
附件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NSYS的石油套管应力磁测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解淀粉芽孢杆菌基因组测序及发酵产豆豉纤溶酶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