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

艺术化团体辅导对服刑人员感戴心理的影响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引言第8-10页
2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第10-22页
    2.1 感戴的研究综述第10-16页
        2.1.1 感戴产生的言语学背景第10页
        2.1.2 感戴产生的心理学背景第10页
        2.1.3 感戴概念的界定第10-11页
        2.1.4 感戴的心理学理论第11-13页
        2.1.5 国外关于感戴相关领域的研究第13-14页
        2.1.6 国内关于感戴的研究第14-15页
        2.1.7 中国传统文化中渗透的感戴思想第15-16页
    2.2 艺术化团体辅导的研究综述第16-20页
        2.2.1 艺术化团体辅导的概念第16-17页
        2.2.2 艺术化团体辅导的形式第17-18页
        2.2.3 艺术化团体辅导的理论依据第18-19页
        2.2.4 国外关于艺术化治疗的研究趋势第19页
        2.2.5 国内关于艺术化治疗的研究趋势第19-20页
    2.3 问题提出第20-22页
        2.3.1 已有研究不足第20页
        2.3.2 论文选题意义第20-21页
        2.3.3 研究价值第21-22页
3 研究设计与总体思路第22-24页
    3.1 研究目的第22页
    3.2 研究思路第22-23页
    3.3 研究的整体框架第23页
    3.4 研究假设第23-24页
    3.5 研究方法与被试选取第24页
    3.6 统计分析第24页
4 研究一 感戴内容维度的初探及感戴程度量表的修订第24-34页
    4.1 研究目的第24页
    4.2 研究假设第24页
    4.3 研究方法第24-28页
        4.3.1 文献分析法第24-25页
        4.3.2 字词联想法第25-27页
        4.3.3 焦点访谈法第27页
        4.3.4 问卷法第27-28页
    4.4 结果第28-31页
        4.4.1 儒家思想的核心主张的关键词提取结果第28页
        4.4.2 墨家思想的核心主张的关键词提取结果第28-29页
        4.4.3 关键词和联想词的高频词汇总第29-30页
        4.4.4 合并归类的结果第30页
        4.4.5 感戴维度的编码结果第30页
        4.4.6 本研究所修订量表的适用性分析第30-31页
    4.5 分析与讨论第31-34页
        4.5.1 儒家思想的核心主张与感戴的结合点第31-33页
        4.5.2 墨家思想的核心主张与感戴的结合点第33-34页
5 研究二 艺术化团体辅导对服刑人员感戴心理的影响第34-48页
    5.1 研究目的第34-35页
    5.2 研究假设第35页
    5.3 对象与方法第35-37页
        5.3.1 研究设计第35-36页
        5.3.2 被试第36-37页
    5.4 实验干预过程第37-39页
        5.4.1 艺术化团体的干预过程第37-39页
        5.4.2 对照组的基本活动过程第39页
    5.5 结果第39-42页
        5.5.1 艺术化团体心理干预实验之前各组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第39-41页
        5.5.2 艺术化团体干预实验后测的结果比较第41-42页
    5.6 分析与讨论第42-48页
        5.6.1 量化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第42-43页
        5.6.2 质性研究的分析与讨论第43-48页
6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48-51页
    6.1 研究结论第48-49页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49页
    6.3 本研究的不足第49-50页
    6.4 研究展望第50-51页
        6.4.1 有关学术研究方面的展望第50页
        6.4.2 有关监狱教育改造方面的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附录一 本研究所用量表第54-62页
附录二 艺术化团体辅导干预方案第62-63页
附录三 艺术化团体辅导活动笔记第63-65页
附录四 艺术化团体学员感受第65-67页
附录五 艺术化团体活动照片剪影第67-70页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性别角色与职业兴趣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焦虑情绪和时间人格对前瞻记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