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1 引言 | 第15-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7-22页 |
1.2.1 关于IPO财务造假识别研究的文献回顾 | 第17-18页 |
1.2.2 关于IPO财务造假动因研究的文献回顾 | 第18-19页 |
1.2.3 关于IPO财务造假手段研究的文献回顾 | 第19-20页 |
1.2.4 关于IPO财务造假防范和治理研究的文献回顾 | 第20-21页 |
1.2.5 文献述评 | 第21-22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4 论文的框架 | 第22-24页 |
2 IPO财务造假的理论概述 | 第24-34页 |
2.1 IPO的含义及特征 | 第24-26页 |
2.1.1 IPO的含义 | 第24-26页 |
2.1.2 我国IPO的特征 | 第26页 |
2.2 IPO财务造假的含义、特征 | 第26-28页 |
2.2.1 IPO财务造假的含义 | 第26-27页 |
2.2.2 IPO财务造假的特征 | 第27-28页 |
2.3 IPO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 | 第28-30页 |
2.3.1 运用关联方交易造假 | 第28-29页 |
2.3.2 应收项目舞弊 | 第29-30页 |
2.3.3 虚增资产 | 第30页 |
2.3.4 隐瞒或不披露重要的事项 | 第30页 |
2.4 上市公司IPO财务造假的动机理论 | 第30-34页 |
2.4.1 三角理论 | 第30-31页 |
2.4.2 冰山理论 | 第31-32页 |
2.4.3 风险因子理论 | 第32-34页 |
3 欣泰电气IPO财务造假的案例分析 | 第34-45页 |
3.1 欣泰电气背景简介 | 第34-37页 |
3.1.1 公司简介 | 第34-36页 |
3.1.2 欣泰电气财务造假事件回顾 | 第36-37页 |
3.2 欣泰电气IPO财务造假的手段 | 第37-45页 |
3.2.1 少提坏账准备 | 第37-38页 |
3.2.2 虚假冲减应收账款 | 第38-42页 |
3.2.3 少计成本,虚增利润 | 第42-44页 |
3.2.4 未披露重要事项 | 第44-45页 |
4 欣泰电气IPO财务造假的动因及条件分析 | 第45-55页 |
4.1 欣泰电气IPO财务造假的主要动因 | 第45-48页 |
4.1.1 利益驱动,上市圈钱 | 第45-47页 |
4.1.2 地方政府的政绩压力 | 第47-48页 |
4.2 公司治理的缺陷为财务造假提供内部条件 | 第48-52页 |
4.2.1 “一股独大”,内部控制运行失效 | 第48-49页 |
4.2.2 治理结构主体单一,提供造假机会 | 第49-50页 |
4.2.3 监事会,独立董事形同虚设 | 第50-51页 |
4.2.4 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 | 第51-52页 |
4.3 监管体系不严为财务造假提供外部条件 | 第52-55页 |
4.3.1 发审委责任缺失,缺少监督约束机制 | 第52-53页 |
4.3.2 保荐机构及审计机构未尽职尽责 | 第53页 |
4.3.3 处罚力度过轻,违法成本低 | 第53-55页 |
5 欣泰电气IPO财务造假的后果分析 | 第55-62页 |
5.1 对欣泰电气后续经营的影响 | 第55-57页 |
5.1.1 客户流失,资金吃紧 | 第55页 |
5.1.2 职工流失严重,生产面临停滞 | 第55-56页 |
5.1.3 业绩下降,遭受经营损失 | 第56-57页 |
5.2 导致投资者损失,中介机构遭受处罚 | 第57-59页 |
5.2.1 欣泰电气退市,投资者面临巨亏 | 第57-58页 |
5.2.2 保荐机构及审计机构面临处罚 | 第58-59页 |
5.3 涉事人员接受处罚,欣泰电气强制退市 | 第59-62页 |
5.3.1 公司高管受到处罚 | 第59-60页 |
5.3.2 欣泰电气退市 | 第60-62页 |
6 欣泰电气IPO财务造假案例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62-67页 |
6.1 欣泰电气IPO财务造假案例研究结论 | 第62-64页 |
6.1.1 虚假调整应收账款是IPO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 | 第62页 |
6.1.2 财务造假危害企业的后续经营 | 第62-63页 |
6.1.3 保荐机构及审计机构未尽职尽责会助长财务造假行为 | 第63-64页 |
6.2 欣泰电气IPO财务造假案例研究启示 | 第64-67页 |
6.2.1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减少舞弊机会 | 第64页 |
6.2.2 完善外部监管,提高中介机构的独立性 | 第64-65页 |
6.2.3 政企职责分开,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