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鄱阳湖沙山土壤—植物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创新之处第12-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页
        1.3.2 研究目标第12页
        1.3.3 研究创新之处第12-14页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14-18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4-15页
        2.1.1 地理位置第14页
        2.1.2 气候条件第14页
        2.1.3 植被分布第14-15页
    2.2 样品采集第15-16页
    2.3 研究方法第16页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16-17页
    2.5 技术路线第17-18页
3 沙山不同沙化梯度土壤、植物 C、N、P 化学计量特征第18-33页
    3.1 沙山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特征第18-20页
    3.3 沙山土壤 C:N、C:P 与 N:P 特征第20-22页
    3.4 沙山植物叶片 C、N、P 分布特征第22-24页
    3.5 鄱阳湖沙山叶片 N、P 含量与其他地区的比较第24-25页
    3.6 不同沙化程度下蔓荆子叶片氮、磷特征第25页
    3.7 沙山植物叶片 C:N、C:P 与 N:P 分布特征第25-28页
    3.8 结论与讨论第28-33页
        3.8.1 植物 C、N、P 及其化学计量比在区域化学计量格局中的位置第28-30页
        3.8.2 植物、土壤 C:N、C:P、N:P 对沙化的响应第30页
        3.8.3 土壤 C、N、P 及其化学计量比对养分限制的指示作用第30-31页
        3.8.4 鄱阳湖沙山植物叶 N、P 含量影响因子分析第31-33页
4 湿地松及林下土壤 C、N、P 化学计量特征第33-45页
    4.1 湿地松叶片 C、N、P 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第33-38页
        4.1.1 湿地松叶片 C、N、P 含量第33-34页
        4.1.2 湿地松叶片 C、N、P 化学计量比第34-36页
        4.1.3 湿地松叶片及林下土壤 C、N、P 化学计量特征 GLM 分析第36-38页
    4.2 湿地松林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第38-42页
        4.2.1 湿地松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第38-40页
        4.2.2 湿地松林下土壤 C、N、P 化学计量比第40-41页
        4.2.3 沙化程度和林龄对湿地松林下土壤 C、N、P 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第41-42页
    4.3 结论与讨论第42-45页
        4.3.1 鄱阳湖沙山湿地松叶片 C、N、P 化学计量学特征第42-43页
        4.3.2 叶片与土壤 C、N、P 及化学计量比随林龄变化第43-44页
        4.3.3 湿地松叶片 C、N、P 化学计量比对沙山植被恢复的指示作用第44-45页
5 沙山植被恢复方向探讨第45-47页
6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47-48页
    6.1 主要结论第47页
    6.2 研究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4页
致谢第54-55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蛋白偶联受体PKR2内吞及激活ERK1/2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微波和超声波的物质检测系统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