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图表清单 | 第9-11页 |
注释表 | 第11-12页 |
缩略词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基于单胞结构的织物材料模型建立 | 第19-34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织物单胞模型介绍 | 第19-24页 |
2.2.1 单胞几何模型 | 第19-21页 |
2.2.2 粘弹性本构模型 | 第21-22页 |
2.2.3 单胞力学模型 | 第22-24页 |
2.3 本构模型参数确定 | 第24-27页 |
2.3.1 纱线力学特性 | 第24页 |
2.3.2 本构模型参数 | 第24-27页 |
2.4 芳纶织物材料模型验证 | 第27-31页 |
2.4.1 单胞材料模型主要参数 | 第27-28页 |
2.4.2 织物本构关系仿真验证 | 第28-29页 |
2.4.3 织物弹道冲击仿真验证 | 第29-31页 |
2.5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31-33页 |
2.5.1 过渡角 | 第32页 |
2.5.2 纤维束之间的摩擦系数 | 第32-33页 |
2.6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编织 Kevlar49 织物弹道冲击试验 | 第34-45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试验方案 | 第34-35页 |
3.2.1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3.2.2 试验件制备 | 第34-35页 |
3.2.3 影响因素控制 | 第35页 |
3.3 试验设备与装置 | 第35-37页 |
3.3.1 空气炮 | 第36页 |
3.3.2 冲击试验台 | 第36-37页 |
3.3.3 测速仪仪以及高速摄摄影装置 | 第37页 |
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7-44页 |
3.4.1 试验结果 | 第37-39页 |
3.4.2 结果分析 | 第39-44页 |
3.5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编织 Kevlar 织物弹道冲击数值仿真分析 | 第45-58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数值分析模型 | 第45-49页 |
4.2.1 有限元模型 | 第45-47页 |
4.2.2 有限元参数的影响 | 第47-49页 |
4.3 Kevlar49 织物冲击数值仿真方法验证 | 第49-53页 |
4.3.1 单层 Kevlar 织物应力波的传播 | 第49-50页 |
4.3.2 多层 Kevlar 织物弹道冲击试验数值仿真 | 第50-53页 |
4.4 Kevlar49 织物抗冲击机理分析 | 第53-56页 |
4.4.1 单层 Kevlar 织物抗冲击性分析 | 第53-54页 |
4.4.2 多层 Kevlar 织物能量吸收特点 | 第54-56页 |
4.5 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Kevlar 织物缠绕金属机匣包容性分析 | 第58-64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Kevlar 缠绕金属机匣包容丢失叶片模型 | 第58-60页 |
5.2.1 机匣数值分析模型 | 第58页 |
5.2.2 有限元模型 | 第58-59页 |
5.2.3 材料模型 | 第59页 |
5.2.4 接触、约束定义 | 第59页 |
5.2.5 叶片应力初始化 | 第59-60页 |
5.3 Kevlar 织物缠绕金属机匣包容性分析 | 第60-63页 |
5.3.1 叶片应力分析 | 第60页 |
5.3.2 包容丢失叶片过程分析 | 第60-61页 |
5.3.3 损伤分分析 | 第61-62页 |
5.3.4 撞击力分析 | 第62页 |
5.3.5 吸收能量分析 | 第62-63页 |
5.4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4-65页 |
6.2 今后研究方向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