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1.2.1 相关概念 | 第11页 |
1.2.2 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草地退化国内外研究 | 第12-14页 |
1.3.2 矿产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 第14-16页 |
1.4 研究方案 | 第16-19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 第19-27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9-22页 |
2.1.1 自然条件 | 第19-20页 |
2.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0-21页 |
2.1.3 土地利用现状 | 第21-22页 |
2.2 数据来源 | 第22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2-27页 |
2.3.1 遥感影像预处理 | 第22-23页 |
2.3.2 遥感影像解译 | 第23-25页 |
2.3.3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方法 | 第25页 |
2.3.4 植被覆盖度计算 | 第25页 |
2.3.5 草地退化指数的计算 | 第25-27页 |
3 土地利用变化与工矿仓储用地扩张分析 | 第27-35页 |
3.1 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分析 | 第27-30页 |
3.2 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分析 | 第30-32页 |
3.3 工矿仓储用地时空变化特点 | 第32-34页 |
3.4 小结 | 第34-35页 |
4 矿产开采对草地退化的影响分析 | 第35-56页 |
4.1 草地退化现状分析 | 第35-36页 |
4.2 草地退化时空变化分析 | 第36-46页 |
4.2.1 草地退化数量变化分析 | 第36-39页 |
4.2.2 草地退化指数变化分析 | 第39-41页 |
4.2.3 草地退化区域差异分析 | 第41-46页 |
4.3 矿产开采对草地退化的影响分析 | 第46-52页 |
4.3.1 矿产开采初期(2000年)草地退化状况 | 第46-47页 |
4.3.2 矿产开采中期(2008年)草地退化状况 | 第47-50页 |
4.3.3 矿产开采形成规模后(2016年)草地退化状况 | 第50-52页 |
4.4 小结 | 第52-53页 |
4.5 对策 | 第53-56页 |
4.5.1 完善矿产资源管理机制,构建矿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 第53页 |
4.5.2 加强对矿产开采的监督管理,建立矿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 第53-54页 |
4.5.3 科学合理的开采矿产,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 第54页 |
4.5.4 加强矿产开采前的预防及开采后的恢复措施 | 第54-56页 |
5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