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歌”诗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歌”诗溯源 | 第15-27页 |
第一节 “歌”的诗体认识 | 第15-18页 |
一、“歌”的诗体确认 | 第15-16页 |
二、“歌”的特点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歌”诗源流 | 第18-27页 |
一、民间“歌” | 第18-21页 |
二、文人“歌” | 第21-27页 |
第二章 初唐“歌”诗 | 第27-37页 |
第一节 程式化的挽歌 | 第27-31页 |
一、受命进献之作 | 第27-30页 |
二、同僚吊唁之作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放情之“歌” | 第31-37页 |
一、楚辞体“歌” | 第31-35页 |
二、自由体“歌”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盛唐“歌”诗 | 第37-63页 |
第一节 “歌”诗兴盛之因 | 第37-41页 |
一、“歌”诗的交际功能 | 第37-38页 |
二、诗人的歌者意识 | 第38-41页 |
第二节 浩荡长歌 | 第41-45页 |
一、送别之“歌” | 第42-43页 |
二、酬赠之“歌” | 第43-45页 |
第三节 宏伟组歌 | 第45-51页 |
一、叙事之“歌” | 第45-49页 |
二、写景之“歌” | 第49-51页 |
第四节 炫烂的艺术风采 | 第51-63页 |
一、赋法入诗 | 第51-55页 |
二、流动激荡的韵律 | 第55-57页 |
三、错综变换的手法 | 第57-63页 |
第四章 中晚唐“歌”诗 | 第63-77页 |
第一节 承变之“歌” | 第63-73页 |
一、艺术之“歌” | 第63-66页 |
二、咏物之“歌” | 第66-69页 |
三、佛道之“歌” | 第69-73页 |
第二节 “歌”诗中的民歌因素 | 第73-77页 |
结语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附表 | 第83-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