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悬浮型生物反应器中脱除烟气中氮氧化物工艺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氮氧化物的来源及危害第9-10页
        1.1.1 氮氧化物污染气体的来源第9-10页
        1.1.2 氮氧化物污染气体的危害第10页
    1.2 氮氧化物污染气体的处理净化技术第10-12页
        1.2.1 传统的烟气脱硝方法第10-11页
        1.2.2 新型的烟气脱硝方法第11-12页
        1.2.3 微生物烟气脱硝方法第12页
    1.3 微生物法去除烟气中氮氧化物的研究进展第12-14页
    1.4 悬浮型生物反应器的优势第14-15页
    1.5 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第15-17页
        1.5.1 研究目的第15页
        1.5.2 研究内容第15页
        1.5.3 研究意义第15-17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7-25页
    2.1 实验材料第17-19页
        2.1.1 实验试剂第17-18页
        2.1.2 实验仪器第18页
        2.1.3 培养基及反应器中培养液的成分第18-19页
    2.2 实验方法第19-22页
        2.2.1 反应器的组成第19-20页
        2.2.2 反应器的实验过程第20-22页
    2.3 反应器中菌H_1的培养第22-25页
        2.3.1 菌H_1的前期培养第22-23页
        2.3.2 菌H_1的扩大培养第23-25页
第3章 反应器中菌H1的脱氮性能第25-41页
    3.1 菌H_1在反应器中的生长曲线第25-26页
    3.2 反应器中菌H_1脱氮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第26-38页
        3.2.1 碳源第27-28页
        3.2.2 温度第28-30页
        3.2.3 硫酸盐第30-32页
        3.2.4 pH值第32-35页
        3.2.5 亚铁离子第35-37页
        3.2.6 菌H_1脱氮工艺参数的优化第37-38页
    3.3 本章小结第38-41页
第4章 脱氮反应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第41-53页
    4.1 菌H_1的微观生长动力学第41-42页
    4.2 反应器中菌H_1的宏观生长动力学第42-43页
    4.3 外扩散阻力的消除及菌H1活性的恢复第43-45页
    4.4 脱氮反应的动力学模型第45-49页
        4.4.1 动力学机理第45-46页
        4.4.2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6-49页
    4.5 曝气量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第49页
    4.6 温度与碳源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第49-51页
    4.7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e-Al双金属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处理水中三价砷的研究
下一篇:缓冲层对AZO和VO2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