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1页 |
1.2.2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论文创新点及不足 | 第15-16页 |
1.4.1 论文创新点 | 第15页 |
1.4.2 论文之不足 | 第15-16页 |
第2章 汽车消费税相关理论研究 | 第16-22页 |
2.1 汽车负外部性分析 | 第16-19页 |
2.1.1 环境污染 | 第16-17页 |
2.1.2 交通拥堵 | 第17-18页 |
2.1.3 交通事故 | 第18-19页 |
2.2 汽车消费税的功能定位 | 第19-22页 |
2.2.1 矫正负外部性 | 第19-21页 |
2.2.2 其他功能 | 第21-22页 |
第3章 我国汽车消费税的历史沿革及现状分析 | 第22-32页 |
3.1 我国汽车消费税的历史沿革 | 第22-24页 |
3.2 我国汽车消费税效应分析 | 第24-29页 |
3.2.1 排量1.0L及以下的小排量乘用车销售情况 | 第25-26页 |
3.2.2 排量为1.0-1.6L的中排量乘用车销售情况 | 第26-27页 |
3.2.3 排量为1.6-2.0L的中排量乘用车销售情况 | 第27页 |
3.2.4 排量为2.0-3.0L的中排量乘用车销售情况 | 第27-28页 |
3.2.5 排量为3.0L以上的大排量乘用车销售情况 | 第28页 |
3.2.6 小结 | 第28-29页 |
3.3 当前我国汽车消费税政策的不足 | 第29-32页 |
3.3.1 矫正负外部性能力不强 | 第29页 |
3.3.2 税率档次划分依据不合理 | 第29-30页 |
3.3.3 税率设定不合理 | 第30-31页 |
3.3.4 征收环节不合理 | 第31页 |
3.3.5 相应配套措施不完善 | 第31-32页 |
第4章 国际经验借鉴 | 第32-35页 |
4.1 日本汽车消费税及相关税费政策分析 | 第32页 |
4.2 英国汽车消费税及相关税费政策分析 | 第32-33页 |
4.3 香港汽车消费税及相关税费政策分析 | 第33-34页 |
4.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5章 相关政策建议 | 第35-39页 |
5.1 细化税率档次,调整税率档次划分依据 | 第35-37页 |
5.1.1 短期应细化中排量汽车税率档次,加重中高排量汽车税负 | 第35-36页 |
5.1.2 长期应调整税率档次划分依据 | 第36-37页 |
5.2 调整征收环节,并将消费税价外计列 | 第37页 |
5.2.1 调整征收环节 | 第37页 |
5.2.2 将汽车消费税价外计列 | 第37页 |
5.3 完善相应配套措施,合理控制使用频率 | 第37-39页 |
5.3.1 增加汽车使用阶段税费 | 第37-38页 |
5.3.2 完善公共交通系统 | 第38页 |
5.3.3 完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